1/5
纯电、增程、插混“三合一”,热效率高达45.18%,马赫电混PHREV开启混动新高度
东方汽车2024-03-31 00:48:48

3月30日,东风汽车在北京国家网球中心发布马赫电混PHREV技术。该技术融合了纯电、增程、插混的所有优势,能够满足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所有期待,将世界混动技术带入“全新一代”。同时,搭载东风马赫电混PHREV的首款车型——东风风神L7同步亮相。

目前,混动技术流派以功率分流与串并联为主,二者各有所长。马赫电混PHREV创造性地以一套方案将功率分流和串并联的优势合二为一,用一个行星排、两对定轴齿轮、两套同步器就实现了多挡串并联和双模功率分流。实现了多种新能源驱动模式和优势的融合集成,可增程、可插混、可纯电。全球首创的构型、高效的动力传输与控制,让马赫电混PHREV可实现7大混动能量管理模式:驻车发电、纯电驱动、能量回收、串联驱动、多挡直驱、多挡并联。不同挡位之间采用功率分流进行过渡,让换挡过程动力稳定输出;同时可以将发动机转速控制得更平顺,实现CVT般的丝滑换挡和极致节能。基于7大混动能量管理模式,可以衍生出多达26种工作模式,可覆盖从城市到高速再到极地的全场景使用需求。

另外,马赫电混PHREV混动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45.18%,是行业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已量产,并且通过中汽研认证的最高有效热效率超过45%的混动专用发动机,名副其实的行业天花板。此举有赖于东风一点一滴的技术积累,如VGT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EGR率率先突破30%,四次喷射技术,同排量发动机最轻的活塞(184克)等,均在行业中遥遥领先。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东风储备技术已实现热效率突破47%并即将量产,预计2026年将突破48%,且热效率突破50%的新技术预研也已开始。

在电池安全方面,东风也有自己独到的技术。在行业还是普遍采用600兆帕强度的底部护板的时候,马赫电池采用了1200兆帕强度的底部装甲;蜂窝铝合金框架,在300千牛的外力挤压下,结构强度不失效,超3倍国标要求;内部支撑梁方面,行业普遍采用的是2.5毫米厚的铝合金,马赫电池采用了3.5毫米厚的高强度铝合金,10米高度跌落主体结构不变形,超10倍国标要求;对电芯间的排气通道进行优化设计,电芯底部间距加大,排气量提升85%;率先采用应急冷却系统,在出现热失控的极端情况下,电芯上方的喷淋系统可以快速介入,实现快速降温,10秒最大温降80℃,杜绝自燃隐患;还有东风自研的锂枝晶自修复技术,可极大程度缓解电池衰减,提升33%的电池寿命,确保电池完全充放电循环寿命大于2000次,远远高于行业普遍的1500次的水平。

智能方面,在强大的电控架构优势加持下,东风开发出行业领先的AI预测式能量管理系统。采用自学习场景识别AI算法,可基于出行路况预测,自动实施最优控制策略,EV、REV、PHEV,无需手动切换,自动提升实际场景的使用能耗表现,实现“识路控能”。据说,东风从3年前就在量产车上导入了用户驾驶习惯深度自学习及驾驶习惯量化的系统,现在这套系统已经能在充分满足每个人驾驶习惯的前提下,实现动力强,能耗低。让用户无需练习驾驶技巧,就能成为“老司机”。

作为东风马赫电混PHREV的首个“载体”,东风风神L7各项参数也出类拔萃。新车有着同级最长的205km纯电续航以及1500km综合续航,零百加速为6秒级。但其油耗却与动力完全不匹配,3.8L/100km的馈电油耗(NEDC)以及0.56L/100km(WLTC)综合油耗,低到令人咋舌。

写在最后:

相比“数码宝贝”在造车时的大放厥词,传统龙头车企的确实在多了。不玩理念、不弄整合、不搞崇拜,沉下心来苦练内功。马赫电混PHREV出色的参数也证实了那句名言的准确性——“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选稿:傅青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