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治疗失眠,竟用上了麻醉!
扬子晚报2024-03-29 11:28:00

专家:麻醉真的不只是“打一针睡一觉”

三月的最后一周是“中国麻醉周”,今年的主题为“人命至重,大医精诚——深究病因讲麻醉,诚心实意帮患者”。3月27日,记者从南京鼓楼医院麻醉手术科义诊现场了解到,如今麻醉学科正通过更精准、全面的个体化方案在医疗过程中起到“航母”的作用。同时,方兴未艾的麻醉治疗学也因麻醉药物、方法、技术和理念的不断革新,治疗着愈来愈多的慢性难治性疾病,以达到治愈或长期稳定的目的。

方案更精准 深究病因讲麻醉

近些年来,社会各界对于麻醉科、麻醉医学的认识正逐步提升,南京鼓楼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周路阳主任医师给记者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其实麻醉学科在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和运行过程中就好比一艘“航空母舰”,虽然各外科专业科室或部分内科科室起到了“战斗机”一般的作用,但有了麻醉医学这艘“航空母舰”,才能让安全、质量、效率得到保障。

今年,“中国麻醉周”的主题是“深究病因讲麻醉”,如何理解?在周路阳看来,这就要求麻醉医生在为每一位患者制定麻醉方案的时候进行更为精准、全面的评估。“比如说哮喘、慢阻肺、冠心病,以及脑梗死、老年痴呆、帕金森,还有脊柱侧弯等各种胸廓发育不良的患者,麻醉的时候就一定要对病因、平时用药控制情况非常了解。”周路阳称,深究病因才能最大可能规避围术期的风险,“千篇一律去麻醉的话,出风险的风险就很大。”

目前手术麻醉超过90%都是全身麻醉,意味着需要麻醉医师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并对它进行管理,后期还需要撤离人工气道。周路阳特别指出,对于哮喘、慢阻肺的患者就尤为值得重视,做出降低风险的预处理。“由于患者术前已经表现出肺顺应性降低和呼吸功能减退的状态,也增加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如肺不张、肺炎、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及呼吸衰竭等。”

专家表示,因此慢阻肺患者的呼吸机参数设置就与正常的患者有所不同。但通过个性化的麻醉方案,通过精准调整呼吸机参数、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以及实施个体术后镇痛策略等措施,就可以确保患者围术期的安全。周路阳也提醒,作为慢阻肺患者在择期手术前还建议戒烟,并进行个体化肺康复训练、遵医嘱用药,降低并发症风险。

应用更多元 二十多年终于好睡了

麻醉医生当然也不只是为外科手术“保驾护航”。随着麻醉治疗学作为新兴学科日新月异地发展,麻醉医生参与了非常多的临床工作,并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如各种无痛项目、重症监护室、疼痛治疗等,有很多难治的疾病比如难治性皮肤病、紧张性头痛等,其实麻醉医生都可以治。顽固性失眠,正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夸一个人睡得香、睡得好,通常会比喻为“婴儿般的睡眠”。可随着年龄越大,因为受到来自学习、考试、工作、生活、婚姻、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失眠的人也越来越多。精神和交感神经长期亢奋,会开始出现大家所熟知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眠也就开始了。62岁的丁先生(化名)才退休没两年,但失眠从进入而立之年就开始了,长期难以入睡、睡眠时间短都让他感到很是痛苦。丁先生回忆,为了解决自己的睡眠问题,自己接连在不少地方求医问药,吃了些药但效果都不理想。

“麻醉治疗学是麻醉学科的分支,通过麻醉的新技术、新药物、新管理理念,给一些疑难杂症带来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就包括睡眠。”南京鼓楼医院麻醉手术科科主任顾小萍主任医师直言,过去有很多人认为麻醉医生就是给患者“打一针睡一觉”,这也反映了“在麻醉医生的手里没有睡不着的人,而且没有长时间睡不着的人”。因此麻醉科医师对于顽固性失眠,可利用熟练掌握的麻醉技术及麻醉药物帮助患者迅速纠正“睡眠债务”、斩断恶性循环,拥有先天优势。

“真的没想到,最后居然是麻醉医生让我把欠了二三十年的‘睡眠债’还上了。”住进麻醉科病房的第一件事,医生首先就通过个性化方案让丁先生好好睡了一觉。此后一周时间里,医生不断寻找合适的药物、剂量以及配伍,丁先生的睡眠时间越来越长。出院时,丁先生很是开心,“这次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麻醉治疗学治疗失眠并非针对全部失眠患者,而是有一定适应症。专家介绍,像丁先生这样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再比如安眠药依赖或成瘾的患者,以及安眠药无效或有强烈停药要求的顽固性失眠患者都可以通过麻醉治疗获得帮助。

顾小萍指出,在麻醉科开展睡眠障碍治疗,其最重要的好处就在于模拟了生理状态。大多数安眠药是GABA受体激动剂,抑制神经递质,可以使脑神经充分休息,抑制兴奋性,起到镇定安眠的效果。“而在麻醉科就是以这些安眠药为基础进行调整,比如调控体内的交感、副交感神经的活动,能够把患者的紧张度往下调,使其处于相对平衡、能够适应睡眠的程度。”

专家介绍,与此同时,通过进一步的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星状神经节阻滞、针灸、麻醉睡眠、康复理疗等多种治疗方案构成的多模式睡眠治疗,为患者逐渐建立起正常的睡眠节奏。此后还能将药物剂量降低,真正为顽固、难治的失眠患者提供有效、可靠的选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编辑: 胡悦

来源:扬子晚报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