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连吃一周,阿姨大口吐血!不少上海人最近迷上了……医生:几乎每天有人吃伤
上海嘉定2024-03-28 11:19:42

荠菜、蕨菜、马兰头

……

说到春天

各式野菜自然是上海人餐桌上

必不可少的美味

然而不少人总觉得

菜场买到的野菜“索然无味”

比起纯野生、

自己挖的味道就是不一样

于是除了老一辈感怀外

新一辈年轻人

也加入了挖野菜的队伍中

称之为“打野”

在社交平台上

不少网友晒出自己“打野”的经历

从荠菜、蒲公英等春菜到各种小野果

品种颇为丰富

图片

有的高手

甚至整理了上海“打野”地图……

图片

在相关帖子评论区中

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收获

图片

还有网友不甘于一个人“打野”

甚至招募起成员组团周末挖野菜

群内竟有500多人

图片

“打野”虽然有趣

但是如今年轻人真的能

一眼识别出可食用的野菜吗?

如果误食了有毒植物又咋办?

带着好奇与疑问

记者加入了一个“野菜群”

实地体验了一把

认不出也无妨

“带回去再说”

跟着社交平台上的“打野”攻略,记者来到了共青森林公园,刚进南门就看到不少老年人正拿着剪刀,蹲着摘野菜,还有老人亲切又热情地教记者如何辨别马兰头。

图片

图片

观察并上前询问后,记者发现,不管是老人还是跟风而来的年轻人,虽然无法保证可以准确辨别植物能否食用,但是都表现得很“乐观”。

有的年轻人甚至不认识马兰头和荠菜这两种植物,却也“随便”挖了点准备带回家,“不行回去再用手机查查”。

图片

记者也发现,其实“打野群”的网友们也不能百分百识别自己挖到的野菜是什么种类。遇到不认识的野菜,有的群友选择拍照发在群里询问“万能的网友”,但不是每次都能得到确切的答案。

图片

有网友表示挖野菜很快乐

图片

图片

图片

也有网友认为

公园的野菜不能随便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食用野菜要注意:

有人连吃一周,大口吐血

在品尝“春季限定”美味的同时也要注意,有些食材没有煮熟或是吃多了,容易让胃肠道“受伤”。

家住杭州富阳城区的孙大妈平时跟随子女住在城东片区,但每年春天她一定会回农村老家摘野菜。她说,长在山上、地里的野菜非常新鲜,还纯天然无污染,恨不得摘一次野菜能管家里一周蔬菜的供应。今年也不例外,这段时间她隔几天就往农村跑,每次都有不小的收获。

有一次,她剪了好几袋的荠菜,带回富阳清理干净,再放入冰箱保鲜层里。那一周,她几乎每天都会炒一碗荠菜豆干来下饭。后来,她发现大便颜色发黑,虽然有些怀疑身体出了问题,但也没重视到马上就医,直到出现呕血、晕厥,家人们赶紧把她送到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治疗。

住院后,消化内科主治医生徐渭明给孙大妈做了胃镜检查,发现她得的是胃溃疡,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若是出血量较多,可能引起血容量下降,进而引起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所以孙大妈的情况非常凶险。幸好治疗及时,通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孙大妈病情明显好转,康复出院。

图片

△医生徐渭明(右)为患者做胃镜检查

为何吃荠菜会引发吐血?医生解释,孙大妈胃的基础不太好,原本就有炎症、糜烂,加上这段时间她吃了很多荠菜、春笋、马兰头等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容易损伤胃黏膜,导致消化道疾病加重,从而引发消化道大出血。“这类食物虽然美味,但对于有糜烂性胃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不应过多食用。”她强调。

因野菜进医院

最近几乎每天都有人吃伤

近日,萧山的章阿姨(化名)就因为多吃点荠菜跑进了医院。

事发当天,章阿姨在野外看到不少荠菜,于是约上了三五好友一人一把剪刀,一个篮子,准备“大干一票”。章阿姨说:“小的时候没东西吃,能吃上野菜也是一件幸福的事,特别是这个季节,很新鲜的。”

挖完荠菜回来,她立马上锅做了一道凉拌荠菜,可是刚吃完人就开始不舒服了,后来上吐下泻,肚子也疼得厉害。于是她来到了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表示章阿姨的情况属于急性肠胃炎。

原来章阿姨在给荠菜焯水时,怕煮太老了,没有鲜味,煮的时间短了点,菜没有充分煮熟。本来准备的是一家人的菜量,最后家人没吃几口,她怕浪费把剩下的荠菜全都吃了,最终导致急性肠胃炎。

据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孙春锋说:“最近一段时间,像章阿姨这样因为吃野菜来看病的并不少,几乎每天都会碰到。野菜重在尝鲜,建议适量食用,烹饪野菜的方法注意,要先浸泡、焯水等,避免野菜中的生物碱带给人体不良反应,从而减少其中可能含有的毒素。食用野菜时,结合自身体质,有选择地适量食用。老人、婴幼儿、孕产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等人群,尽量不吃或少吃。”

专家提醒:食用野菜有风险

事实上,很多有毒植物与可食用野菜长相类似,一旦食用有中毒的风险!

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伊晓婷表示,生长野菜的土壤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而且作为公园植被的一部分,上面还存在大量农药残留物。而且作为非专业人员,“打野人”未必可以识别这些植物的真身,因此,吃这些摘下来的野菜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而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欣皓则表示,采野菜的行为一定会对公园的正常的管理秩序、公共绿地的环境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公园里的植物虽然长在露天野外,但并不是野菜,而是公园的资产。

春天尝鲜

小心这6种菜可能有毒!

折耳根/鱼腥草

折耳根学名鱼腥草,别小看这根草,科学家在它身上已经检测出上百种化学成分:除了一般的多糖、氨基酸、维生素等,还出现了马兜铃内酰胺-I 、马兜铃内酰胺 II,是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

世界卫生组织已于2002年,将马兜铃酸列为一类致癌物。一类致癌物是指明确的致癌物。

折耳根里的物质虽然和这个一类致癌物不完全是一个东西,但是——

●从毒性上来讲:折耳根中的马兜铃内酰胺的毒性作用类似于马兜铃酸。

●从含量上来讲:折耳根中的含量约为16毫克/千克,含量看起来低,但也不能忽视,其对身体的伤害是确切的。

而且并没有大量临床医学实验证明,人体可以顺利排出这些毒素。

马兜铃酸对肾的危害确实很大!人体长期摄入马兜铃酸,可能会导致肾小管间结损坏,更可能会造成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甚至诱发癌变。

图片

因此,提醒大家:折耳根对肾脏的损伤是一种慢性的过程,如果长期、大量地吃,对肾脏的损伤就会越来越明显。

此外,折耳根含草酸,肾结石患者不宜食用。

建议:平时尽量不要吃太多、太频繁。肾结石患者不宜吃。

香椿

香椿之所以“香”,是因为它含有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这种物质具有健脾开胃,增加食欲的作用。

享受香椿的美味没问题,但要吃得明明白白。

营养师提醒,因为香椿所含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比普通的蔬菜高,并且,和蕨菜越嫩越危险相反,越老的香椿芽,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

基于此,一定要购买新鲜的嫩芽食用。

图片

反之,如果食用了老的香椿芽,可能会中毒,如出现口唇、指甲发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蕨菜

蕨菜又叫拳头菜、山野菜,是一种长在山里的野生菜品,它滋味独特,可荤可素,不管是炝炒还是凉拌都很好吃~

蕨菜是一种“有两幅面孔”的菜。

一方面它富含有益成分,蕨菜叶芽、嫩茎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钾、钙、镁、蕨素,蕨甙、乙酰蕨素、胆碱、甾醇等多种有益成分,其所含的粗纤维,有促进胃肠蠕动,有通便的作用。

另一方面,蕨菜中含有一种叫原蕨苷的成分,特别是幼嫩部分含量高。

图片

原蕨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B类致癌物,2B类致癌物是指“可能致癌物”,有致癌的可能性。

建议:在食用蕨菜时,一定不要贪多,吃之前用水(可加小苏打)焯一下,有毒的原蕨苷就会分解,这样就可以放心享用这种来自春天的美味了。

春笋

春天的笋格外鲜甜,但是,春笋虽好,千万不可贪多。

①春笋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如果“贪鲜”吃太多,可能会造成不消化,尤其是脾胃虚弱者,有消化不良症状的人和老年人、幼儿。

②春笋中还含有较高的鞣酸,鞣酸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成不容易消化的物质,造成消化不良。

③含有草酸,吃起来有涩口的感觉,也不适合有泌尿结石的患者。

此外,食用春笋不能图嫩而生吃,因为鲜笋含有有毒物质氰化物,特别是嫩笋尖中的氰化物含量更高。

图片

建议:首先春笋别吃太多,其次不能生吃。食用春笋之前,一定要用沸水煮开,再用清水漂过再食用,以降低以上对身体不利的成分。

新鲜木耳

木耳真不是“越新鲜越好”。

新鲜的木耳中,含有一种叫卟啉的光感物质,食用后,如果再受阳光照射,可引起皮肤瘙痒、水肿等不适,严重者甚至可导致皮肤坏死,咽喉粘膜水肿,呼吸困难。

图片

建议:还是晒干后的木耳更安全!不过也要注意,干木耳不要泡太久,别过夜,避免泡太久出现微生物感染,食用不当导致中毒。

蚕豆

蚕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豆类食物,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膳食纤维、钾、镁、磷、钙、维生素A、维生素C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

这些营养物质对促进肠蠕动,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与发育,预防肠癌有一定的作用。

图片

蚕豆比较“温柔”,它的禁忌人群相对不那么广泛:

①患有蚕豆病的人不能食用蚕豆,因为体内缺乏一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表现为进食蚕豆及其制品(豆瓣酱、粉丝)后引起溶血性贫血。

②另外,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多食,因蚕豆富含淀粉,过多食用易引起血糖升高,如要食用,应扣除米或面等主食量。

选稿:马骏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