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新能源汽车也在小区里“飞线充电”?居民投诉后,管理却陷入两难
上观新闻2024-03-25 08:18:00

近日,一则因私接电源给自家新能源汽车充电导致车辆短路自燃并祸及旁车的消息,让张先生本就悬着的心更加提了起来。

他居住在上海市闵行区森安苑小区,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小区充电设施配备不足,一直以来都存在“飞线充电”的乱象。最近,他发现除了非机动车,不少新能源汽车也从楼上拉线充电,“都是露天的插线板,万一出现短路,安全隐患不小,是不是要加大管理力度?”出于担忧,他随即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民声直通车”留言求助。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在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关于“新能源车飞线充电”的投诉数量不少,不少市民在投诉中称,该情况均向物业、居委等社区管理者反映过,但都无疾而终。按理说,新能源汽车充电都需要配备专业的充电设施,车主们是如何“飞线充电”的呢?相关的管理措施又为何迟迟没有推进?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汽车“飞线充电”开始冒头

3月19日16时30分前后,记者来到闵行区普乐路665弄。沿着主干道往里走,可以看到楼宇两侧的“飞线”不在少数,有的插线板已经接上了非机动车的充电线,有的插线板还未使用,裹着塑料袋或隐藏在草丛里、或径直放在楼门前的草地上。由于尚未到下班时间,返回小区的车辆数量不多,张先生所说的汽车充电现象并不突出。

森安苑内,两侧楼宇的“飞线”数量不少。

不过,绕到小区最北侧的楼前,记者发现了些端倪。此处的黄色“飞线”比其他线缆要更粗些,成色较新,在密布爬山虎的墙面上格外显眼,线缆末端则团了几圈,塞进了楼下的信箱里。记者走近一看,该电线末端是个闭口的圆锥体,没有插电口。这难道就是新能源车的充电头?记者上楼敲开了对应的房门,开门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承认飞线的确是从自己家中接下去的,但怎么充、为何如此设置等详情她并不了解,称要去咨询女儿。

该处“飞线”十分明显,线缆末端直接塞入信箱里。

就在距离该处不远的39号车棚旁,记者又看到了一个电动汽车的充电头。跟上述的圆锥体不同,这处“飞线”分成两段,一段是楼上飞下来的插线板,另一段则是电车的充电线。为了防水,车主还用塑料袋将接线的地方包裹了起来,并在排水管上挂了一个挖了洞的矿泉水瓶,充电头恰好能从洞口插进去。

有业主干脆自制了个“充电桩”。

随着市民陆续下班,小区里的车逐渐多了起来。记者也在小区西南角,看到了一辆正在充电的新能源车。该车的充电模式跟第二种类似,都是楼上“飞线”到底楼,经过转接后再给汽车充电。“到了晚上,充电的车会更多,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充电线密密麻麻,看着都有些害怕。”就在记者驻足观察时,一旁路过的居民如是说。

森安苑小区里正在充电的新能源车。

在沪上其他小区,新能源车“飞线充电”现象也不时冒头。例如,静安区龙鑫嘉园、长宁区新泾一村、徐汇区梅陇五村、浦东新区阳栖小区均有居民反映,每到晚上,小区内都有新能源汽车“飞线充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记者一一走访核实,发现居民反映的情况的确存在,且大部分充电的电动汽车采用的是转接形式,当车辆充电完毕后驶离,仅余一个空的插线板悬在空中,从外观上很难将其与非机动车的“飞线”予以区别。

梅陇五村有居民反映,楼下有人“飞线充电”。记者到时,只看到线缆和空的插座。

在诸多小区中,阳栖小区的“飞线”还有些特殊,电线从五六楼处下来后,先接进了一个看上去比较正规的充电箱,充电头则是从充电箱中接出来的。物业工作人员核实后告诉记者,充电箱系业主自行购买搭建。

阳栖小区内的“飞线充电”。

网上有不少商家兜售新能源车充电桩保护箱。

为何如此冒险?

这些小区居民为何不安装正规充电桩呢?记者在森安苑找到了正在充电的新能源车主。他告诉记者,小区面积有限,没有公共充电桩,去年购买新能源车时,他曾向物业申请过加装充电桩,但审批却迟迟没通过。无奈,他只好将车企赠送的充电桩安回了崇明的父母家中,自己则选择了这种冒险的方式。“其实,这样接线充电速度很慢,一个小时才能充3%,得30多个小时才能充满。”据他介绍,距离小区2公里远的地方有设置公共充电桩,虽说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充满,但自己必须在那干等着,十分不方便,“小区里有人能安充电桩,为什么我不能安?”

记者向森安苑居委咨询详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小区没有业委会,建设公共充电桩、安装自建充电桩等都很难推进,“小区里本来车位就紧张,也没有固定车位,要同意个别业主的申请,就会损害其他业主的利益,现在看到的几个充电桩都是非正规的。”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静安区龙鑫嘉园。社区党总支书记称,早在新能源车刚刚兴起的时候,关于临时车位安装新能源车充电桩的矛盾就存在,“主要还是老小区车位太少。”正是因此,居委、物业对于充电桩的审批十分谨慎。

龙鑫嘉园小区内,也可见裸露的充电头。

不过,记者了解到,随着公共充电桩的深入建设,自建充电桩已然不是购买新能源车的必备条件。一位刚刚下单的新能源车主告诉记者,他就没有向物业申请充电桩,“我准备找公共充电桩充电。”

既然如此,为何车主们还是选择“飞线”这种方式呢?除了方便以外,一名消防行业的从事者向记者透露,这可能是因为部分市民认为,相比较易改装、易磕碰的非机动车电池,新能源车的电池安全性较高,有一部分新能源车主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在小区里“飞线充电”问题不大。

但事实上,新能源车不按规定充电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飞线充电”除了可能引发火灾外,从高层落下的电线,在小区绿化带里随意摆放的插线板,随时会产生漏电和触电事故。而车辆在夜间“飞线充电”时,一旦面临下雨下雪等突发天气,无人及时干预处置,更是增加了插座短路的概率,给充电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管理陷入两难局面

事实上,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非机动车,在小区里“飞线充电”都存在着安全隐患。然而,在整治新能源车“飞线充电”时,不少小区都遇到了阻碍。

浦东新区阳栖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小区里新能源车“飞线”的情况,他们在过年前就通知了相关业主,要求整改,可直到3月18日记者前往现场时,充电现象依然存在。“业主当时答应得好好的,说会配合。结果要么说正在申请新的桩,要么说有事情,反正就是拖延着不解决,我们没有执法权,也没办法。”长宁区新泾一村物业工作人员则称,此前物业联合街道相关部门开展过集中整治,可新能源车主却拿出法律条款,称上海目前只禁止了非机动车“飞线充电”,并未对新能源车作出规定,让执法人员哑口无言。

其实,针对新能源汽车能否“飞线充电”,个别地区已经明确。如《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七十八条规定,业主、物业使用人、物业服务人等不得违规私拉电线、电缆为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等充电。如违反,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而在上海,关于“飞线充电”,目前基层治理的焦点还是非机动车,上海地区关于新能源车充电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

社区管理者和居民迫切希望,上海有关部门可以加以调研,针对新能源汽车的“飞线充电”乱象补上管理规定,明确管不管、如何管,给社区治理提供指导和支持。

另一方面,“堵”的同时还得“疏”。不少新能源车主建议,进一步加大公共充电桩的建设进程,尤其是对老旧小区要因地制宜,挖掘合适的地方布局充电设施,解决居民新能源车的充电难题。

(原标题为:《上海部分小区里,新能源汽车也纷纷“飞线充电”,接诉后管理却陷入两难》)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