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阿飞”来到上海影城 八部张国荣、梅艳芳经典电影上海展映
东方网2024-03-24 09:08:23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董浩帆3月24日报道:“芳华再续:张国荣、梅艳芳香港电影回顾展”3月23日在上海揭幕,为纪念张国荣、梅艳芳这两位对华语电影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传奇影人,接下来两个周末将在上海影城SHO展映8部张、梅两人主演的经典电影。其中《阿飞正传》将放映难得一见的加拿大公映版,《纵横四海》《半生缘》为最新4K修复版……此外还有张、梅银幕合作初秀《缘分》和巅峰之作《胭脂扣》等,这些经典再现大银幕,借光影和哥哥、梅姐再续芳华。

重温经典荧幕形象

“第一天售票时,《阿飞正传》那1008座的1号杜比大厅,不到20分钟就售罄了”,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说,张国荣和梅艳芳是香港流行文化史上耀眼璀璨的珍宝,影音双栖,芳华绝代。他们留下的作品跨越语言与文化,向全球绽放光彩,相信这些经典将给观众带来难忘的观影体验。

“感动,一走进去看到天花板都是张国荣,我都泪目了”,影迷丁同学在影城二楼海报上写下“永远怀念哥哥、梅姐”,丁同学告诉记者,自己虽是00后,但依然喜欢八九十年代的港乐、港片,“港片不仅是讲述故事,也描绘着那时候社会和文化的繁荣。尤其是张、梅为代表的时代巨星,贡献了近百个经典银幕形象,成为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我最喜欢《阿飞正传》和《胭脂扣》,阿飞中无脚鸟的形象太令人深刻了,而胭脂扣整个故事都是如梦如幻的基调”,丁同学感慨,马上到四月份了,张国荣影迷的特殊日子,这时候能在大荧幕上重温哥哥经典作品,太荣幸了。

对于香港人陈宝金来说,张国荣、梅艳芳是从小陪伴着长大的名字,“小时候每天看报纸看电视,留意张国荣动向,还记得有一年他在香港红磡体育馆开演唱会,我去现场追星看到他一头长发,太酷了”,陈宝金认为,他们是集体情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为他们放声大笑、挥洒热泪,组成了香港和内地共同的光影记忆。这次影展的开幕电影《缘分》相较而言名气没有那么大,但张国荣、张曼玉、梅艳芳的爱情故事也很清新,值得重温。“张国荣和梅艳芳是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电影作品不仅具有影响力,也让人们心生追忆,演技和个人魅力无疑对香港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陈宝金说。

助推华语电影多元发展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沪港双城的电影交流从未间断,堪称“光影双城”,共同推动华语电影的多元发展。

此前香港驻沪办与上海电影博物馆合办“金庸电影宇宙”大师影展,双城旗袍展、电影海报展等等,让观众与沪港光影文化“亲密”接触。香港驻沪办主任蔡亮介绍说,通过这次回顾展,除了可以重新回味经典电影,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香港电影的历史与发展。这对于提升观众们对电影的欣赏水平和扩大电影市场都有积极影响。同时,对于香港电影产业来说,这也是一个宣传推广的机会,有助于提升香港电影的国际影响力。

蔡亮还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香港定位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也提到,特区政府会加大力度,以多元政策推动文化发展,其中一项就是积极推动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除了支持香港特区政府驻内地办事处加强文化艺术领域的推广工作,更会推出“开拓内地电影市场资助计划”,支持香港和内地文化企业投资和推动香港导演的制作,帮助他们拓展内地市场;增加文化交流拨款,支持更多香港艺团和艺术家到香港以外的地方演出,以及参加展览或活动等等。

香港和上海是两座电影之城。上海电影博物馆开馆十余年来,一直与香港携手,带上海的观众感受《孔夫子》《假凤虚凰》等国宝级电影的光影魅力,也让香港的观众得以欣赏谢晋、吴贻弓等中国电影巨匠的经典作品。王健儿说,“最近上影与香港导演王家卫携手打造的海派电视剧《繁花》,是沪港影视领域一次深受关注的合作。港片以粤语见长,这几年沪语电影也风生水起。沪语电影《拼桌》争取年内上映,《爱情神话》2也在紧张筹备中,希望沪语电影与粤语电影能比翼双飞,为中国电影的强国之路添上强劲翅膀”,据透露,未来两年上影会在新技术,尤其是AI领域加强与香港专业机构的合作,结合AI应用,主攻IP内容焕新和IP商业开发两大方向,加速网络数智化和一体化扩张进程,拓展全球化人才、市场、产业的生态愿景。

本次回顾展由香港特区政府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驻沪办)、上海电影博物馆、香港电影资料馆、上海电影资料馆联合主办。

作者:熊芳雨、董浩帆
选稿:王珂然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