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皮薄馅多软糯,青团上市热销,有老字号一天卖出6万只
上观新闻2024-03-23 07:49:14

青团,外皮油润翠绿、气味芬芳怡人,是春天特有的味道,也是江南一道名点。这几天,上海市场上青团热销,不少餐饮老字号外卖窗口还排起了买青团的长队。

今年的青团选择依旧不少:有甜口的豆沙青团、芋泥青团,有咸口的咸蛋黄肉松青团、香干马兰头青团、黑松露菜肉青团,还有听上去就很养生的艾叶枣仁核桃青团,很有网红潜质的榴莲青团等,既有传统又有创新,百花齐放,呈现了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豆沙青团、咸蛋黄青团,经典口味卖得最好

在中华老字号上海德兴馆(昌里路店),外卖窗口摆上了两组“绿胖子”——豆沙、咸蛋黄肉松口味青团。这几天,许多顾客买完点心、熟菜之后,再买上一盒青团成了“规定动作”。

上海德兴馆的青团,坚守传统做法,个大皮薄、清香扑鼻。“豆沙,细腻清甜。咸蛋黄,又沙又润,肉松还带点嚼劲。青团的外皮吃起来清爽。”在附近上班的谢小姐打包了六个青团,要带回单位,请同事吃个中式下午茶。

上海德兴馆非遗传承人张坚介绍,德兴馆的青团现制现售,保留传统的原汁原味,青团保质期都很短,“吃的就是个新鲜”。

青团包制比较费人工,点心师傅每天早上5点不到就开始忙碌。和面、擀皮、拌馅……工序看似简单,但一道都不能马虎。“顾客早已熟悉了这里的老味道。”张坚说,有老顾客2月底就来问,什么时候开始卖青团了,盼着我们的青团早点上市。只要大家有需求,我们的青团就会“准时报到”,而且不涨价。

当冒着热气的青团摆出来,两位老顾客马上让店员打包两只,捧起来就吃。“青团本是冷食点心,但是这几年热腾腾的青团很受食客青睐。”张坚说,热的青团吃起来更糯、更有嚼劲,还有一股清香,而且皮子能“拉丝”,也不会轻易断开。

目前,上海德兴馆复兴荟店、豫园店、中华路店、昌里路店各色口味青团都上市了,中华路店还额外供应黑松露菜肉青团。

南京西路上卖出“青团大王”

“一天能卖出6万多只,下周能冲到10万!”南京西路上的老字号王家沙总店,点心部部长姚建华自豪地说。

青团,是王家沙这个春天的“人气王”。这几天,买青团的市民们已在王家沙总店门外排起了长龙,队伍延续到数十米开外。

在柜台前,市民王女士先买了几盒传统口味的豆沙、马兰头青团后,想了想,又往袋子里添了两盒艾叶枣粒核桃青团。

王家沙每年都会推出一款新品青团,今年主打产品正是艾叶枣粒核桃青团。姚建华介绍,这款青团将枣粒、核桃粒、瓜子仁融合成馅,再包入散发艾草清香的面皮里。吃上去颗粒感强、层次感强,关键是微甜不腻,适合现代人的口味。

与大多数还在精挑细选的顾客不同,路上花费一小时、转了两部公交赶过来的潘先生“目标”极为明确——一进门就将8盒艾叶细沙青团和10个八宝饭,装在了早有准备的手推车里。“一直来买,还是喜欢最经典的老味道,特别是这里的豆沙,吃上去和别家不一样,很特别。”

听到这个评价,姚建华笑了:“这绝对是懂经的‘老吃客’。”艾叶细沙青团是王家沙的招牌产品,选用的是海门大红袍赤豆,运用传统铁锅明火纯手工炒制,豆沙更香细腻,一抿就化。同时,选用了宁波野生艾叶制作的青团,蒸出来能看到艾叶的纹理,吃起来更有独特的青草香。

王家沙的青团坚持当天做、当天卖,不隔夜。“根据以往经验,下周,也就是清明节前一周,估计每天要卖出10万至12万只青团了。”

炒肉馅青团,一口吃到两种苏州经典小吃

在人头攒动的豫园商城,各家老字号餐厅这几天也纷纷上线了青团。豆沙、咸蛋黄肉松、香干马兰头……无论消费者喜欢甜口还是咸口的青团,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还有“榴莲控”必尝的榴莲青团。记者还发现了几款别处看不到的苏式青团。

苏式青团的个头更小,小巧精致。来自苏州的老字号松鹤楼面馆今年推出了三款苏式青团:豆沙、芋泥以及炒肉馅。甜口的豆沙、芋泥口味清甜,带有回甘,更像一款清新的中式甜品。咸口的炒肉馅青团,这样的搭配有些出人意料,据说很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第一次吃,感觉有点像鲜肉汤团,但它的味道更鲜,食材也很丰富。”白领王小姐现场品尝后说。

豫园店店长介绍,炒肉馅青团的灵感来自苏州当地的传统名小吃——炒肉馅团子:在蒸熟的糯米、粳米粉团里包上炒熟的肉馅,再浇上卤汁。口感集软、糯、润、鲜于一体,馅大卤多,清鲜可口,受当地人的欢迎。

松鹤楼面馆将炒肉馅团子和青团这两种传统美食结合在一起,制成了炒肉馅青团。馅心沿袭苏州本地的传统做法,把五花肉肉末、虾仁、扁尖、黄花菜、黑木耳等五种食材按比例搭配。先把食材切成大小均匀的丁状或末状,然后按各自的熟成顺序依次下锅煸炒,炒出香味后再加入高汤同煮。如此操作后,一锅色泽诱人、鲜香扑鼻的炒肉馅心就制作完成了。最后包入青团皮里,做成一颗颗圆滚滚、绿油油的炒肉馅青团,让上海消费者一口就能品尝到两种苏州的传统点心风味。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