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明星夫妇婚后第一次合作这部经典名作,竟然在上海
上观新闻2024-03-20 19:50:00

“这是我们婚后第一次合作《吉赛尔》,会带来和以往不一样的感觉。”时隔6年,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重返上海大剧院,3月21日起连演4场浪漫主义经典芭蕾舞剧《吉赛尔》,开启巡演中国内地唯一站。21日首场、24日末场主演——舞团首席明星舞者尼科莱塔·曼尼和首席舞者蒂莫菲·安德里亚申科上次来上海时还是情侣,这次已喜结连理。安德里亚申科的“第一次合演《吉赛尔》”预告,在3月20日上海媒体见面会引起一片欢快的笑声。

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曼努埃尔·勒格里斯、首席明星舞者尼科莱塔·曼尼和首席舞者蒂莫菲·安德里亚申科

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在近250年历史中佳作不断,以《仲夏夜之梦》为例,创作历经400余年,最终由芭蕾大师乔治·巴兰钦完成编舞,而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是欧洲唯一得到授权演出《仲夏夜之梦》的舞团。2003年,为纪念巴兰钦去世20周年,斯卡拉上演全新设计复排的《仲夏夜之梦》,并在2006年首次访华之旅中,将这个充满纪念意义的版本呈现给上海大剧院的观众。

2018年,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在上海大剧院演出《堂·吉诃德》,选择鲁道夫·努里耶夫编导的版本,以纪念这位芭蕾舞界的传奇人物诞辰80周年及逝世25周年,当时担纲主演的正是尼科莱塔·曼尼和蒂莫菲·安德里亚申科。

2024年,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与上海大剧院再续缘分,在香港艺术节献演舞剧《海盗》后,舞团将巡演中国内地唯一站设在上海,并选取与香港站不同的舞剧《吉赛尔》。

尼科莱塔·曼尼在《吉赛尔》

尼科莱塔·曼尼和莫菲·安德里亚申科在《吉赛尔》

尼科莱塔·曼尼和莫菲·安德里亚申科在《吉赛尔》

尼科莱塔·曼尼和莫菲·安德里亚申科在《吉赛尔》

尼科莱塔·曼尼和莫菲·安德里亚申科在《吉赛尔》

此版《吉赛尔》由巴黎传奇芭蕾舞者伊薇特·肖维雷进行改编。舞团艺术总监曼努埃尔·勒格里斯担任导演,他曾是巴黎歌剧院传奇芭蕾舞者,2014年和2016年两度在上海大剧院出演《世界芭蕾明星炫舞之夜》。这次来到上海大剧院,努埃尔·勒格里斯由舞者转变为创作者,“希望上海的高水平观众能够发现斯卡拉新一代舞者的魅力。”

在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看来,《吉赛尔》作为经典舞剧,诞生之初曾是划时代的创新之作,至今仍被视为顶级舞者试金石。

努埃尔·勒格里斯则说,舞者们需要把人生经验放入《吉赛尔》,通过高难度动作表达情感,“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充满生活气息。大幕打开,观众们走进芭蕾魔法织就的梦,它是浪漫的、美丽的、难忘的。”

尼科莱塔·曼尼直言,“我在不同时间演《吉赛尔》,表现不一样。当我们需要帮助时,努埃尔·勒格里斯总是第一时间分享经验,保持我们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进。他有一颗强心脏,还有迅速运转的大脑,非常厉害。”

《吉赛尔》是蒂莫菲·安德里亚申科职业生涯第一部主演的舞剧,也是他与尼科莱塔·曼尼合作的第一部舞剧,“我和《吉赛尔》一起成长,对我们来说,它是很重要的作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他同样对努埃尔·勒格里斯赞不绝口,“艺术总监就像行走的芭蕾舞百科全书。”

曼努埃尔·勒格里斯在上海媒体见面会

对于舞者们的赞扬,努埃尔·勒格里斯说,只有把自己从老师身上学到的慷慨分享,才能实现艺术传承,“我的老师毫无保留地教我,现在我也这样指导大家。想成为成功的舞者,需要技术精确精湛、有天赋、抓住机会。他们还要有毅力、有耐心,愿意经历漫长时间的训练去达到目标。”

他直率地说,取得大赛金奖,并不意味着能成为顶级舞者,“比赛固然让人激动,但不是舞者的最佳环境。比赛让人变得紧张,选手们需要炫耀技巧,追求转圈的数量、抬腿的高度。而真正的舞者,得理解编舞,并形成共识,才能拿出最好的作品,与比赛的规律不太一样。”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