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导演胡玫回应:为何不叫“木石前盟”
上观新闻2024-03-20 16:30:00

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3月20日发布了新版海报和预告,同时揭秘演员在片中的服饰造型。影片自启动宣传以来,关于该片如何改编原著《红楼梦》一直围绕着“红迷”的争议,导演胡玫日前回应了片名为何取“金玉良缘”而非“木石前盟”的原因,并阐述如何将这部长篇名著浓缩为两小时的电影。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海报上的文字出自《红楼梦》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也一语道出了片名的含义。不过,也有网友对片名发出疑问:“为何要叫‘金玉良缘’而不叫‘木石前盟’?”对此,胡玫表示:“《红楼梦》第五回里,属于宝钗的那首《终身误》,唱词是这样写的:‘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也就是说,宝玉明明天天守着宝钗,心里却始终忘不了黛玉。‘木石前盟’讲的是两个人的悲剧,而‘金玉良缘’讲的是三个人的悲剧。这个看似喜庆的词与《红楼梦》放在一起,就是一曲悲歌。”

贾宝玉

林黛玉

如何用两个小时讲《红楼梦》的故事?影片加入全新解读,让故事更加聚焦。胡玫介绍,影片打乱了《红楼梦》原作的顺序,从宝玉出家的结尾进入,倒叙了宝黛第一、第二次相见、重逢的结构,压缩和重组了原作的时空,进而完成了电影两个小时之内的创作。“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以宝玉大雪天里出家倒叙为始,主要故事情节以林黛玉回府奔丧开篇,揭秘了王熙凤贪没林如海家产修建大观园的线索,而最终又出卖了宝黛两小无猜的爱情,设调包计,迎娶宝钗,逼死黛玉,最终情散人悲、归于宿命为主线,完成了红楼梦的悲剧。”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剧照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剧照

此次发布的预告中有一句台词:“这件事儿就只有一个调包的法子”,出自原著第九十六回的“瞒消息凤姐设奇谋”。在胡玫看来,这看似解决问题的“奇谋”,实则也是促成贾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三人悲剧收场的阴谋,也正是这个阴谋将“金玉良缘”变成了一个伤感又绝望的词。她表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红楼梦》都有不同的理解。”而电影选择“阴谋与爱情”的视角,旨在用大众都能理解的故事线和情感切入点,引导观众走进《红楼梦》的世界,去一点点感受和挖掘这部古典名著的魅力所在。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剧照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剧照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剧照

对于这样的设置,作家、学者王蒙表示:“编剧把新出炉的‘贾坑林财说’吸收进来,使得情节更聚焦。”文艺理论家仲呈祥在看过电影后表示:“胡玫导演的电影版满怀对古典小说名著的敬畏,忠实于对小说题旨意蕴和美学精神的正确理解,聚焦于‘宝黛爱情’这一主线,将文学语言思维成功地转化为电影语言思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再创造式改编,而不是‘跪在小说家面前的翻译者’,很值得称道。”

影片同时揭示了演员的服饰造型,造型指导陈同勋透露,《红楼梦》中的服饰是明是清,学术界至今也没有一个确论,所以,在跟导演讨论过后,决定采用延续汉服制的明代服装为创作的基础:“《红楼梦》中对人物服饰,从色彩到款式、到纹样、到材质、到绣法、到穿着方法以及饰品的使用,都有翔实的描写。当下中国文化更为自信,汉服成为年轻的时尚追求。电影采用的服饰是对汉服文化的传播,也更容易和现代年轻人产生共鸣。”

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由胡玫导演,何燕江编剧,林鹏、卢燕、边程、张淼怡、黄佳容领衔主演,关晓彤特别出演,王斑、苑琼丹友情出演,罗海琼、杨童舒、丁嘉丽、张光北、姚安濂、龚洁等主演,将于2024年全国公映。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