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手影舞”表演惊艳网友 舞出文化创新新境界
东方网·东方快评2024-03-11 09:29:30

原来小时候玩的手影可以这么酷!近日,北京30岁的小伙王克,因为精彩的手影舞表演出圈,他把节奏感十足的手指舞与手影表演相结合,演绎出了创意十足、生动有趣的光影故事,短短十天,吸粉近百万。他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自己练习手指舞7年了,还曾登上央视舞台。最近,他突发奇想把手指舞与手影表演相结合,创作了手影舞,“其实才刚刚开始尝试,未来能加入的新元素还有很多,我想继续努力,让中国的手指舞走向世界。”(3月4日扬子晚报)

2018年3月,人民日报推出了一段短视频,视频内容是一群人民日报的年轻人直播起了“手指舞”来给中国点赞。视频一经播出,就引起网友们争相点赞评论,称其尽显年轻化!“手指舞”万花筒的视觉效果,使得网络上刮起了一阵学习“手指舞”的风潮,一时间,无论是流行歌曲,还是戏曲、小曲儿,都有了自己版本的手指。由于“手指舞”表达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表意也较为简单,“手指舞”并没有像人们跳“科目三”那样一时火起来。

2月18日,王克发布的手影舞作品——《大笑江湖》火了,“这首歌里唱的是侠客,侠客出招需要快,我平常练手指舞的手速刚好可以适配,于是我就设计了几个轻功动作,又用手模拟了场景变换,唱了几句歌词。没想到视频发出来后流量很大,几天时间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就达到4.6亿。”6天后,他又发了手影舞作品——《西游记》,师徒四人依次登场,活灵活现,伴随着耳熟能详的歌曲,一下子激起了很多网友的童年回忆,又一次登上抖音热榜,收获全网点赞。

看王克最新的作品,很容易联想到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借助光影艺术模拟出动态小人,演绎连贯的剧情。王克也表示,在北京也经常能看到皮影戏,也算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舞种碰撞出新的火花了。

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碰撞融合,能够有效促进传统艺术的设计更好地面向当下、面向大众。“手指舞”的动作技巧和表现形式上都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它与传统艺术的融合,能够让传统艺术更加年轻化,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碰撞融合,符合了现代民众的需求,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更加丰富多彩,能够赋予传统艺术现代化的主题价值,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这也再次让人联想到“科目三”。当有人感到“科目三”烂大街的时候,2023年12月21日,杨丽萍团队在平潭表演《孔雀》结束后,全员跳起了网红舞蹈《科目三》,与其优雅的舞蹈形象产生了强烈对比。新媒体调查公司对1900名受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人认为杨丽萍团队跳《科目三》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创新尝试。78%的观众表示,希望在保留传统艺术精髓的同时,艺术家可以适当吸收流行元素进行创新。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当前文旅消费的新蓝海,着眼点正从以往旅游度假的生活,拓展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现代人的整个生活,包括工作状态的生活和居家休息的生活。围绕人的生活方式转变做好供给侧的改革创新,才能引领更宽泛的文化新消费,这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不满足于单纯的游山玩水,80.55%的受访者认为“文旅”不仅在“旅”,更在“文”,文化体验能增强旅行的获得感。

以流行文化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找到共鸣点,提升大众的审美体验,促进不同文化门类之间的互动和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王克用一双手演绎《西游记》创作的“手影舞”表演惊艳网友,杨丽萍团队跳出《科目三》新境界,这或许会给当下的文旅消费带来新启示。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宝藏丰富,我们可以结合现代需求,从中挖掘出更多促进文旅消费的内容来守正创新。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郑亚莉建议设立“中国工匠日”,助力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其实,我们不仅需要经济工匠,更需要文化工匠。正像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所说,“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者:丁慎毅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