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名家讲坛”读苏轼:苏轼的诗作呈现出了真正豁达的人生境界
东方网2024-03-10 10:53:07

3月9日下午,上海觉群诗社“名家讲坛”在上海玉佛禅寺举行。此次讲坛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方笑一主讲,以苏轼人生和创作的不同阶段为线索,探讨了苏轼诗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趣味。“名家讲坛”新增名家对谈版块,请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觉群诗社社长胡中行与方笑一就诗词创作展开对谈,并与现场数百位诗友互动交流。

方笑一指出,苏轼之所以能创作出这么多精彩的文学作品,实际上跟他由于政治生涯的起伏,而在各地辗转为官息息相关。同时,他的诗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较大的风格改变。 方笑一以《江上看山》为例,解读了苏轼早年诗歌的创作特点。他指出,现代人对于七律的审美偏好受到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影响,而苏轼的这首诗节奏较快,有较强的画面感和场景感,类似如今的多机位摄像,融合了近景、远景和特写,显得与众不同。接着,他又举《和子由渑池怀旧》为例,认为苏轼把“带着镣铐跳舞”的和诗创作写成了千古绝唱。“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在永恒的时间面前,个体的经历和人生成败都是非常短暂的一瞬,这首诗中蕴含的偶然性、漂泊感和人生短暂感是永恒性的,令生活在快节奏生活中的现代读者更能体会到无常,因此产生强烈的共鸣感。

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苏轼的思想与艺术境界得到了很大提升,不再只停留在悲观的层面,而是走向通透。而远贬岭南和海南后,苏轼的诗作呈现出了真正豁达的人生境界。在临终前两日,卧病在床的苏轼创作了《答径山琳长老》一诗,“大患缘有身,无身则无疾。平生笑罗什,神咒真浪出。”在这首诗中,苏轼化用道家和佛家的典故表达了没有肉身就没有痛苦、超脱生死的人生境界。方笑一说,如何看待生死,是苏轼最后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这是生命最高的境界。

讲座开始前,上海觉群诗社社长胡中行向方笑一教授颁发了上海觉群诗社专家团专家聘书。在讲座的最后,两位专家就唐宋诗词鉴赏与当代诗词创作等议题进行了对谈。两位专家都认为,学习任何一个诗人的作品,都要知人论世,要了解写作时作者所处的人生阶段和心境,才能真正理解诗的内涵。 腹有诗书气自华。“名家讲坛”是上海觉群诗社于2023年3月创办的系列公益讲座,以每月一次的形式,邀请诗词界著名专家前来与广大诗友分享诗词创作经验,共同赏鉴传统诗词之美。

据上海觉群诗社社长胡中行介绍,名家讲坛的主讲人以上海觉群诗社专家顾问团成员为主,其中既有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苏州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各大高校的知名教授,也有来自中华诗词学会、上海诗词学会、上海作家协会、上海文史馆、《诗铎》编辑部、上海楹联学会等专业文化机构的专家学者。 

在过去的2023年,上海觉群诗社先后成功举办了首届端午诗歌节、“诗词有古今,月是故乡明”中秋诗会和2023“行吟申江”禅·诗雅集暨长三角诗社联盟大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成为海上诗词爱好者的心家园。

作者:王永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