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批量化签约开工,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年目标排定 居民幸福感“梯”升
东方网·城市导报2024-03-07 09:36:25

作为上海市“十四五”民心工程,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是居民生活中的“关键小事”,更是关乎百姓福祉的“民生大事”。今年以来,全市各区、街镇铆足干劲,开足马力,按照“成熟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的原则,不断完善加梯工作的体制机制,开创加梯工作破题攻坚的新局面,全力将群众的“急难愁盼”转换为“满意清单”。

年度目标:完工100台

2024年,黄浦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目标任务已排定——完工100台,新增适合加梯居民区“破零”。

2023年,黄浦区加梯工作亮点频频。相关职能部门、各街道多措并举、攻坚克难,全力推动加装电梯工作迈向新台阶。全区加装电梯完工100台,签约183台,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各街道也是亮点工程不断,为全区加梯工作起到了关键性的带动作用。

半淞园路街道西凌新村在全市率先实现适合加梯楼栋、较难加梯楼栋和不适合加梯楼栋的100%完工全覆盖;打浦桥街道蒙西小区和北蒙三小区,在实现适合加梯楼栋完工全覆盖的同时,推进16个较难加梯楼栋完成加梯;豫园街道复三小区实现适合加梯楼栋和较难加梯楼栋的完工全覆盖;五里桥街道恭房小区、外滩街道宁波小区、南京东路街道振兴小区,实现了适合加梯楼栋完工的全覆盖。

加梯工作与民生项目的叠加,更让居民们的收获感成倍提升。去年,打浦桥街道蒙西小区、半淞园路街道西凌新村、外滩街道山北小区等将房屋修缮、美丽家园、“一街一路”等项目与加梯工作协同推进,切实提升了居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为新一年加梯工作的全面推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今年,黄浦加梯工作将继续瞄准目标、加足马力。一方面,加快科技赋能,持续推进“梯小二”加梯意愿征集小程序在居民区的广泛覆盖,将加梯征询工作和随申办“加梯一件事”相结合,推动线上数字化征询落地,为居民区开展意愿征询工作“减负”。另一方面,继续坚持“1+N”多项叠加和“一事一议”的工作机制,不断突破难点,打造亮点。区房管部门将与各街道积极沟通对接,将加装电梯、房屋修缮与“一街一路”建设、10分钟生活圈打造等项目统筹实施,实现“一体化设计、全要素提升”的区域焕新。

2024年,黄浦还将着力打造汝南街小区、海西小区、宁波小区等一批综合性特色亮点小区。通过“一小区一方案,一楼栋一策略”的精准加梯,为街道、居民区打通加梯过程中的各项难点、堵点,让更多期盼中的“悬空”居民实现“一键直达”。

随着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批量推进,加梯后居民筹集的管理经费如何保管?维保和管理又由谁来负责?这些成为了居民们最烦心的问题。

2023年2月,黄浦区在全市率先试点“梯管家”加装电梯管理经费资金托管新模式。截至目前,“梯管家”模式已覆盖全区10个街道,累计签约88台。通过建立收缴、监管、支付、通知的全流程资金监管平台,打通加梯经费“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监管闭环,真正让加梯这项民心工程做到“舒心、放心、省心”。

蒙西小区是黄浦区首个试点“梯管家”的小区。回忆起一年多来“梯管家”的安全、便捷与透明,家住蒙自西路74号的傅绍申深有感触。傅阿姨是74号加梯“三人组”的成员。在没有“梯管家”之前,傅阿姨说都不知道跑了多少次银行。

“我们加装电梯的每笔费用,哪怕支出1元钱,都需要三人全部到场。”今年已经74岁的傅阿姨跑到后来,明显有点力不从心。“我年纪大了,腿脚也没这么好了,来来回回反复跑对我是种考验,对其他两位成员也是种牵绊,他们俩都还在上班,经常请假也不方便。”

而随着“梯管家”试点运用,傅阿姨的烦恼“一揽子”全解决了。电梯加装后,一般涉及三种费用:电费、物业费和维保费。有了“梯管家”后,由托管平台依据实际产生的用电、维保及物业管理费用统一划拨资金,彻底解决了居民和物业企业、维保单位、电力公司的对接难题,免去了居民代表取款缴费的舟车劳顿。

那这样的资金监管,放不放心?傅阿姨拿起手机,展示了一笔笔费用的银行短信通知。只要托管账户余额一有变动,资金监管公司就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及时告知加梯所有权人,每一笔费用都有据可查,非常透明清晰。

打浦桥街道城建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梯管家”的运用,依托专业的资金监管机构,由小区物业公司统一接管日常运营,很好地规避了后续管理中资金筹集难、管理人员变动、管理责任推诿等问题,最大程度地保障加梯管理经费的资金安全。

目前,黄浦已累计签约“梯管家”88台,正尽全力全覆盖推广“梯管家”模式,让更多加梯小区受益。同时,黄浦也在不断完善加梯推进流程,在推进新增加梯点位时,将后续电梯资金监管纳入前期方案制定,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透明的资金管理模式。

“政策工具箱”助力加梯提速

截至目前,闵行区历年累计签约加梯2131台,居全市第一;累计开工1054台,居全市第三;累计完工866台,居全市第二。其中,2023年新增签约517台、新增开工301台、新增完工300台。2024年,闵行区还将新增加梯完工300台。

闵行加装电梯不断提速,更大程度惠及百姓,从批量化签约、批量化审核、批量化开工,到装配式施工、1-2天便可完成全小区加梯组装,再到现在呈现出的与旧改、“美丽家园”等工程相结合,闵行加梯不断打出“组合拳”,跑出“加速度”。

吴泾小区成套改造工程,在房屋不全拆除的基础上,采用部分拆除并进行北拓的方式,使每家每户增加厨房间和卫生间,独立成套。在方案设计时,还同步加入了电梯井道,充分考虑到旧改加扩建与加梯同步进行的需要。“我们的加梯是与北拓建筑一体化浇筑的。”施工现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已完成的两台加梯,吴泾小区另有27个单元完成了加梯签约备案,其中9个单元先行启动筹资工作,后续将根据小区旧改整体推进进度,逐批次启动加梯工作。像吴泾小区这样,闵行结合旧改同步进行加梯改造的还有江川路街道电四小区、电五小区、瑞丽新村等,总共涉及21个单元。

此外,结合“美丽家园”建设工程,2023年,闵行在平阳四街坊、报春三四村等小区同步大力推进加梯工作,目前已有28台加梯完成签约,5台已完工。2024年,结合“美丽家园”,闵行拟推进加梯小区有12个。

“2024年,闵行还将新增加梯完工300台。”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工作的推进和新问题的产生,结合基层的诉求和关注,闵行区对《闵行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建设指南》《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建设审批“一件事”办事指南》《闵行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服务手册》等文件做了更新、完善和修订,完成文件汇编2.0版,形成精准有效的“政策工具箱”,供基层使用。

此外,闵行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闵行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慈善帮扶对象及标准的通知》。据统计,自慈善帮扶基金设立以来,闵行5个街镇共17户困难家庭经审定后获得帮扶,累计核发帮扶资金达60余万元。

针对非“美丽家园”小区内的单梯加装,闵行区还出台了《闵行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管线搬迁配套扶持管理办法》。同时,为完善加梯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牵头区建管委、市场监管局、应急局、城管局等部门,制定了《闵行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联合执法检查与处罚工作方案》,进一步保障加装电梯的质量和安全。

全力推广“保险+维保”模式

新春伊始,长宁区周家桥街道加装电梯集中竣工交付、开工、维保签约暨2024年加梯动员部署会上传来加梯好消息:6部电梯交付使用,1部电梯即将开工;2024年将继续开工8台电梯,竣工18台;街道还将全力推广“保险+维保”的电梯维保模式。

作为全区第一个启动加梯意愿征询、第一台加装电梯竣工、第一个探索成片加梯的街道,近年来,周家桥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党建引领、自治引擎、政策引导、专业引线、智慧引入,建立“五引机制”工作法,开展全覆盖排摸、精简代建单位、实施数字化全程管控、建设惠民配套项目、推进维保一体化试点等一系列有效探索。

据统计,街道目前已竣工加梯72台、在建18台,惠及居民1602户,加梯意愿征询完成全覆盖,而这背后离不开居民区和加梯达人的共同努力。

作为社区的“主心骨”,在面对楼道居民提出的加梯需求时,居民区主动跨前、用心服务,召开协调会,搭平台、聚共识,邀请楼道全体业主、电梯公司面对面沟通协商。在每个加梯楼道中挖掘热心党员、能人达人,指导成立“加梯三人自治小组”,组建楼道业主微信群,实现居民全过程参与意见征询、资金筹措、监督管理等,让居民的“加梯梦”照进现实。

而加梯达人、能人、牵头人作为楼栋加梯的“急先锋”,他们汇集民意,寻求最大公约数,即便是面对否定的声音,他们也能耐心细致地做好沟通和解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寻找问题的突破口,让一部部电梯“拔地而起”。

随着老旧小区加梯持续推进,周家桥街道约有50部电梯将陆续出保,维保谁来管、怎么管,成为后加梯时代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成为了成功加梯楼栋居民的烦心事。

2023年,街道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调研,厘清加梯维保的难点问题,即“三人自治小组”难以持续做好加梯维保服务,超过95%的居民希望通过线上缴费,而更多居民希望得到全面的长期保障,包括电梯、电费、保洁及附属设施等。

针对这些问题,街道在已有的居民自管、物业维保模式基础上,率先引入“保险+维保”的市场化运作,创建住宅小区电梯“用、管、修、保”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模式,并在三泾南宅小区37号楼成功试行。

据了解,“保险+维保”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主要覆盖了生命周期全覆盖、服务内容全覆盖和数字化管理全覆盖三个方面。

其中,生命周期全覆盖可提供一次性15年“保修、保养、保险”三保服务,避免了每年需要按分摊收费的烦恼;服务内容全覆盖则在传统维保基础上,增加大型配件维修及更换,以及对加梯连廊、墙面、地砖等附属设施的维护;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实现了加梯维保“一梯一档”,让居民可随时查询楼栋维保和部件更换信息。

然而,考虑到每个楼栋的实际情况不同,居民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街道在走访排摸后,根据居民个性化需求,又将“保险+维保”模式细化推出三套菜单式专属服务套餐:A套餐包括保险、电梯和附属设备、应急保修、清洁等全包服务;B套餐包括保险、电梯设备、应急保修等半包服务;C套餐仅涵盖电梯设备和运营等基本服务。

与此同时,街道还制作了配套的维保AI视频、维保宣传册页,在21个居民区进行全覆盖推进宣传,让三种加梯维保模式家喻户晓,方便居民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维保模式。

细致周到的维保方案也获得了居民的认可。活动当天,街道4部出保加梯楼栋完成了“保险+维保”签约。


选稿:魏丽君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