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健康科普丨惊蛰养生小妙招
中国医药报2024-03-05 09:54:20

太原创卫在行动|健康教育

仲春时节一场雨,响起一声春雷。冬眠的动物醒了,草木也继续生长。一阵小雨过去,似乎给花儿一次洗礼。一声春雷响,表示惊蛰节气的到来!

惊蛰习俗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惊蛰时节,是农民开始春耕的节气,在民间备受重视,有着一些独特的习俗活动,其中就包括蒙鼓皮、除虫和吃梨。

⒈蒙鼓皮

在古代,人们将雷神想象成一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神仙,一手持锤、一手击鼓,发出阵阵雷声。“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古人认为雷神击天鼓响雷,百虫才得以惊醒,便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祭雷神。

⒉驱除虫患

惊蛰惊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所以人们在惊蛰那天,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壁,用香味驱赶蛇、虫、蚁、鼠和霉味,预防疾病发生。

⒊吃梨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这是因为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惊蛰时节如何养生

情感疏泻顺肝气

中医认为春季五行属木,与肝相应,而肝主疏泄,不喜抑郁而喜调达。所以春季养生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到心胸开阔,愉悦自然,不要暴怒或悲伤抑郁。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提高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同时患病之后,良好的精神状态也可以加速疾病的康复。所以适当地宣泄情绪即可,千万不要让不良的情绪长期占据你的心里。

饮食调养缓咽干

惊蛰时节,万物复苏,气温回升较快,但仍有乍暖还寒的时候,所以日常除了注意防寒保暖之外,还要注意因外界气候原因导致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的情况出现。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味甘,性凉,可以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所以在惊蛰时节,可以生食梨,或者蒸、煮、榨汁等,来缓解口干舌燥的情况。

适当运动助健康

仲春时春暖花开,适当的运动也是促进气血调和、疏肝降火的好方法,但毕竟我们的身体休息了一个冬天,不宜马上选择过于激烈的运动,否则容易受伤。人们应多到公园、郊外等地踏青游玩。另外,放风筝也是特别适合在春天里进行的一种运动,大家不妨一试。

养生食谱

惊蛰时天气虽然有所转暖,但余寒未清,在饮食上宜多吃些温热的食物以壮阳御寒。另外,惊蛰时还应遵循“春日宜少酸增甘,以养脾气”的养生原则,多吃些性温味甘的食物以健脾。

开洋小白菜

小白菜性味甘平、微寒,无毒,具有清热解烦、利尿解毒的功效。小白菜中含有的钙、磷能够促进骨骼发育,加速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机体造血功能。它还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6、泛酸等,具有缓解精神紧张的功能。

原料:小白菜、植物油、食盐、开洋(干虾仁)、黄酒、蒜。

做法:1.小白菜洗净切段,沥干水分,蒜拍碎备用。

2.开洋用黄酒泡发。

3.锅中倒油,待油开倒入小白菜加盐翻炒1分钟,加入开洋继续翻炒40秒。

4.出锅前撒蒜末提味即可。

莴苣两吃

莴苣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有效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且其含有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缺铁性贫血患者服用较佳。另外,莴苣的热水提取物对某些癌细胞的抑制率很高,故又可用来帮助防癌抗癌。既可卷豆腐皮蘸酱吃,又可焯水拌着吃。

原料:莴苣、豆腐皮、红尖椒、食盐、醋、鸡精、白糖。

做法:1.莴苣削去外皮,留里面嫩的部分。

2.刨成细丝后,开水焯下,过冷水,分两份备用;干豆腐皮用开水烫一下,去除豆腥味。

3.取一张干豆腐皮平铺,放入一份焯过水的莴苣丝,包卷起来。斜切成小段,配酱料食用;将另一份焯过水的莴苣丝,加入适量糖、醋、盐、鸡精、辣椒丝搅拌均匀,腌制片刻入味,即可食用。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