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直-10ME真机首次亮相境外航展,配置比解放军自用的版本还高
东方网·军情观察2024-02-21 15:55:55

东方网•演兵场2月21日报道:昨日,2024年新加坡航展盛大开幕,航展汇聚了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家顶尖企业参展。其中,中国自主研发的直-10ME机首次在境外航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在武装直升机领域的最新成就。

图片说明:直-10ME真机首次亮相境外航展 @航工工业图

直-10ME,从名字上就不难发现,这款武装直升机是基于解放军自用的直-10改进而来,而编号后缀的“M”代表深度改进,“E”则代表用于外贸出口。总体来看,深度改进直-10ME体现出配置高、功能全、防御强的三大特点。

头顶毫米波雷达,配置直接拉满

相比于解放军自用版本的直-10,外场展区中直-10ME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配置高”,头顶上安装一座毫米波雷达,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直接对标美制“长弓”阿帕奇。AH-64“阿帕奇”在三十余载的服役生涯中一共经历过四次升级,其中,AH-64D改进型由于在桨叶轴的顶安装了“长弓”火控雷达,尤为关键。

图片说明:直-10ME上方的毫米波雷达显眼 @航工工业图

加装毫米波火控雷达后,武装直升机能够在各种气候环境下实现全天候、远距离的目标搜索和跟踪。这一技术革新使得武装直升机能够快速获取战场态势信息,有效地搜索、发现并识别地面战车、防空单元、低空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等敌方目标。

例如“长弓阿帕奇”就可以躲在山体背后,将雷达冒出来探测对面的目标,大大提升了战场生存率。不仅如此,“长弓阿帕奇”只需悬停在“树梢”的高度,就可以探知十余公里外的目标并发起进攻,因此被人称为“树梢杀手”。

同时,毫米波火控雷达还能提供精准定位的目标数据,以引导武器系统进行精确打击。这一改进不仅提升了武装直升机的作战能力,也使其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更具优势和适应性。

资料图:侦察型武直-19引导武直-10超视距攻击 央视截图

在解放军陆航部队中,安装了毫米波雷达的武装直升机反而是体型更紧凑的直-19,其作用更像是编队中的“预警机”,负责感知和引导编队中其他直升机打击敌方目标,实现A射B导的作战模式。从另一方面来看,得益于解放军体系作战的优势,自用的直-10还没有整合毫米波雷达,确实是需求不甚急迫。

在国际军贸市场上,中型武装直升机竞争非常激烈,如意大利的A129“猫鼬”、德法联合研制虎式的等等。为了提升竞争力,直-10ME这种出口装备在配置上进行了一些升级和改进,适当拉开一些和竞争对手的差距,用更好配置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也就不足为奇了。

主被动设备拉满,防御能力强悍

近年来直-10几经迭代,随着国产涡轴-9发动机不断成熟,不仅动力得到了进一步释放,可靠性也大大提升,不仅可负担直-10赴高海拔地区的作战任务,充沛的动力储备还可支持外挂大面积的复合装甲,并逐步采用了红外抑制排气结构。而直-10ME也继承了上述所有特点,不仅如此,主被动激光及导弹逼近告警系统,激光主动干扰系统等豪华装备的加持,使其防御能力更为强悍、全面。

图片说明:直-10ME主被动装备齐全

从这张放大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直-10ME不仅体型更为强壮,在诸如发动机下方,座舱位置、电子设备舱等位置都添加了外置装甲。由于现代武装直升机进场活动在“一树之高”,需要直面来自地面上的各种轻武器袭扰。因此,绝大多数现代武装直升机会在关键部位安装复合装甲,腹部中弹的武装直升机在战场中从容脱离的例子不胜枚举。

不仅如此,仔细看直-10ME短翼上还增加了新设备,这是以前的型号所不具备的。从半球型的透明罩来看,这款装备很可能是基于激光的定向红外干扰系统,可主动应对各种红外制导防空导弹,为直升机增加了新的护身符。

资料图:武直-10做出“莱维斯曼”倒转 《逐梦》截图

和一批比较新批次的直-10一样,直-10ME也采用了喷口上翘红外抑制手段,可以有效减少被导弹锁定风险。此设计虽增加阻力,但直-10的发动机功率提升已经可以覆盖损失,据此前央视《逐梦》系列纪录片透露,直-10某新型发动机验证后,爬升率提高20%,加速度提升10%,2023年4月完成部队验证,后续全面推广。

可空可面,性能全面

除了机身上的众多升级,直-10ME武装直升机所携带的武器同样引人注目。直-10ME携带了GR-5火箭发射巢,以及配套的火蛇70A(GR-5)型精确制导航空火箭弹、FS70B型空爆杀伤火箭弹。

GR-5是一款19联装的火箭弹发射巢。这意味着,相比于之前直-10系列武装直升机标配的7联装的火箭巢,按照每次携带2个火箭弹发射巢来计算,每个发射巢配备19发火箭弹,单架直-10ME的火箭弹携带量提升了170%。

图片说明:直-10ME展示的诸多武器 @航工工业图

在直-10ME武装直升机所展示的诸多武器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国产CM-502KG型空对地多用途导弹。公开资料显示,CM-502KG导弹的飞行速度高达1.1马赫,重量为45公斤,战斗部装药重达11公斤,最大射程可达25公里。它采用了图像制导和双向数据链技术,使得导弹在发射后能够自主寻找目标,实现了发射后不管的能力。这一特性使得直-10ME能够在超视距范围内对多个目标进行打击,有效提升了作战的隐蔽性和突袭性。

除了具备常规的对地火力压制能力,直-10ME还展示了专为武装直升机研制的“天燕”空空导弹。这款名为天燕-90(自用版本称为霹雳-90)的空空导弹,堪称全球首创,专为武装直升机设计的空空格斗武器。

资料图:武直-10和直-9WA发射霹雳-90 @解放军报截图

天燕-90攻击方式独特,结合飞行员的头盔瞄准器,能够精准打击敌方飞机的发动机、旋翼和座舱等关键脆弱部位。弹头拥有5米的杀伤半径,单次发射的命中率高达80%以上,充分展现了直-10ME武装直升机在武直空战对抗中的统治力。

作者:夏阳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