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申花球迷坐8号线,海港球迷坐3号线”?上海德比票务建议球迷“错线出行”引热议
东方网综合2024-02-19 15:20:14

2024超级杯将于2月25日在上海虹口足球场举行,上海海港对阵上海申花。2月18日上午10点,门票开售,售票网站发布《关于2024赛季超级杯文明观赛承诺书》,提到“建议球迷乘坐地铁前往现场观赛,申花球迷乘坐地铁8号线,海港球迷乘坐地铁3号线。”随即引发热议。

18日公布的这份《承诺书》中,第三条写明:“建议球迷乘坐地铁前往现场观赛,申花球迷乘坐地铁8号线,海港球迷乘坐地铁3号线。”

这一条款的出现,很快在申城球迷群体间引起热烈讨论,不少家住3号线周边的申花球迷以及8号线沿线的海港球迷率先表达不满,直言“若是按照上述安排,自己只能舍近求远,在路程上花费更多时间”。

还有人表示,这样的条款有些画蛇添足:“考虑到届时的停车和路面交通情况,建议乘地铁就好,至于坐几号线,让球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便是,没必要多写那后半句。”

因为一份《承诺书》,这场超级杯比赛的第一波讨论热潮,在开赛前一周便提前到来。

图片

海港和申花的球迷是否真的难以共存,甚至到了“水火不容”,必须通过相关部门出手“隔离”的地步?

图片

图片

在近些年的上海德比赛场上,的确有些情绪激动的球迷,有些不太应该的行为,但那毕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球迷还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即使比赛结果不如预期,也会用合理的方式去宣泄情绪。

事实上,在经历了初期的强烈对立后,如今海港和申花球迷间的情绪,早已不似当初那般剑拔弩张。

上赛季的两回合德比前,在浦东足球场和上海体育场外都能见到身着红色与蓝色球衣的散客球迷并肩而行的画面。而当球队面临困境时,许多同城对手的球迷也会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留下鼓励。

“现在中国足球处于低谷,能坚持下来的俱乐部都是好样的,海港与申花是一个城市的,虽然偶尔难免有观点的交锋,但除了德比,还是希望这个对手能过得好一些。”赛会制的最后一年,一位沪上球迷在社交平台上留下的这段话,仍代表着申城足球拥趸的愿望。

图片

图片

据了解,目前本场比赛线上销售阶段申请购票的球迷需要提供相关身份信息供核验,并需通过参赛双方俱乐部平台进行购票登记,由上海海港足球俱乐部与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完成球迷身份核验。

图片

根据此前的报道,由于十分注重球场安全,两队球迷之间的隔离缓冲区域较大,占据了多个看台,导致这次超级杯的球票数量有限,最后每家俱乐部的球迷会合计只有8000张票。这也导致了本次超级杯的票价略高,共有380元、580元、880元三个档次。截至18日晚,仅剩880元的门票尚有剩余。

不过,据此前组委会相关会议的消息,在本场超级杯赛“俱乐部球票”销售阶段完成后,将根据球票销售的具体情况,酌情考虑是否发售非球迷会散客球票。因此,未能在18日抢购到球票的球迷朋友们,可以注意关注中国足协超级杯赛官方更新的票务公告,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图片

每逢上海足球德比,难免会有些火药味,这场超级杯的“冠军德比”更不必多说。“足球的事,在足球场上解决”,在全球那些著名德比大战前,这句话都会被提及。

这次超级杯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上海举行,也是第一次由两支上海的中超球队参与,是不折不扣的申城冠军德比。我们期待双方用最足球的方式,展现上海这座城市的风采,也让这场不同寻常的超级杯决赛,因其自身的魅力,成为球迷间口耳相传的上海德比代表之战。

此外,德比,也是比德,这个“德”,自然也包含球迷的一举一动。这份引发热议的《倡议书》,算得上超级杯前对那些“情绪性”球迷的提醒:千万不要再因为一时冲动的行为,让自己后悔,也让心爱的球队和大多数可爱热情的申城球迷,受到更多伤害。

选稿:费一妍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