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有哪些文物与“过年”有关?这个节目探寻“中国年味”
上观新闻2024-02-15 16:00:00

年味是什么?是手中紧握的那张回家的车票,是大门前崭新的春联和窗户上各式的窗花,也是烟火气里天南海北的年货大集……对于年味,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故事。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持续热播的新春特别节目《龙腾虎跃·中国年味》将主题对准“中国年味”。在“年味探访团”的带领下,节目通过“城市漫游+文艺表演”的形式,借助文物古籍解码年节奥秘,让观众近距离品味年味中的人间烟火。

节目剧照

通过文物溯源年俗文化的历史传承

百节年为首,每年春节,中国人有整套的年俗,祭拜祖先、洒扫庭院、穿上新装、祈福除灾、阖家团圆。《龙腾虎跃·中国年味》新春特别节目来到成都、澳门、重庆酉阳、张家口蔚县四地,体验扫尘、购年货、小年宴等过年前的习俗,畅聊贴春联、吃年夜饭、发压岁钱、守岁等大年三十的“仪式感”。

节目剧照

节目以年俗文化形成、发展与传承的历史脉络为线索,在“年味探访团”带领观众探年俗、品年味之余,还重点引入春节年俗代表性文物,溯源春节年俗文化的历史传承。

“一年之计在于春”,从战国时期的桃人简到今天的春联,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乐观的思维观念,无论形式随时光如何衍变,不变的始终是人们对于新年的美好期待。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圆形陶质灶具,到今天不断进化的灶具,中华美食日新月异的发展,带来了烹饪工具的精益求精。今年是农历龙年,节目还展现了蟠龙纹豆、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等与龙相关的文物,体现出我国有着丰富多样的龙文化。

红山文化玉龙

创新呈现方式挖掘年俗文化意涵

《龙腾虎跃·中国年味》新春特别节目借助新技术与创新的艺术呈现方式,让文物说话,挖掘年俗的文化意涵。

出土于四川新繁县的东汉“二十四吉言砖”,是我国现存最大、最精美的汉代字砖,因此也被视为回望古人生活、民俗的一扇窗口。吉言砖上篆刻“富贵昌,宜宫堂;意气扬,宜弟兄;长相思,勿相忘;爵禄尊,寿万年”二十四字,意为祝愿家和富贵、友谊长久、姻缘美满、事业平顺和长寿。在节目中,二十四吉言被谱曲成歌,摄制组在蒲江县西来古镇实景拍摄,并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呈现,伴随着悦耳动听又极富古韵的歌曲,观众可以感受古代市井的繁华热闹和喜庆氛围。

节目剧照

古韵歌曲《春夜喜雨》则巧妙利用中国传统诗歌,在新年时节,传达万物润泽的希望与祝福。“行纸墨款款,留祝步步高”,演员袁姗姗化身“襄阳袁妹”,在《贺春谣》的歌声里,贺兄长正旦安康。《龙腾虎跃·中国年味》新春特别节目突破传统舞台空间局限,运用裸眼3D、XR等多种技术手段,将新春年俗活动与多元化的舞台相结合,为龙年新春再添文化韵味。

宋代的年夜饭会把柿子、橘子和柏枝放一个盘子,寓意“百事吉”;古人的压胜钱有代表十二生肖的,还有镌刻着“梅兰竹菊”等特殊纹样的,寓意求取吉祥与品格高洁;每年在春晚听的倒计时钟声来自国家一级文物,被称为“天下第一名钟”的景云钟……节目坚持古为今用,具象化、可视化、情境化的创意呈现,赋予了“中国年味”新的讲述形式。

节目剧照

春节承载着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凝聚着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理念,寄托着中国人的情感与追求,《龙腾虎跃·中国年味》新春特别节目通过“中国年味”这个交织着个人经历与集体记忆的情感共鸣点,展示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善意,为海内外献上一道年味十足的新春文化大餐。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