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上海动物园“龙族”大揭秘
新民晚报-金海岸2024-02-15 13:16:25

龙是一种具有神话色彩的奇异动物,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虽然如此,动物界中有许多动物与龙渊源颇深,甚至名字中就带有“龙”,在龙年成为了游客争相观看的“新宠”。除了恐龙,名中带“龙”的动物,你还知道多少?

图片

上海动物园特意设置了“龙族”动物展示

变色龙与“人气王”巨蜥

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在《尔雅翼》中,这么描述龙。而在《论衡》中,记载有“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身。”虽然龙的外观因地域和文化不同而有差异,但大家都认为龙集多种动物特征于一体。这些动物原型,也都能在如今的动物园中找到。虽然名字中带“龙”的动物不像其他生肖动物那么多见,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龙的喜爱,并把某些可爱或威武的动物命名为“龙”。

图片

犀牛鬣蜥

“变色龙”便是一例,也就是俗称的蜥蜴。变色龙身体细长,能随环境变化或传递信息而改变体色。正因“善变”,它成了当之无愧的“伪装高手”,常在不经意间改变身体颜色,一动不动地将自己融入周围的环境之中。体色变换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够实现变色龙之间的信息传递,便于和同伴沟通。

说到变色龙,不得不提世界上现存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因产于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岛而得名,也被称为“科莫多龙”。它平均体长2-3米,雄性平均体重79-91千克。皮肤粗糙,有许多隆起的疙瘩,口腔内长满巨大而锋利的牙齿,大多数以腐肉为生。

图片

科摩多巨蜥

图片

刺尾鬣蜥

这些有趣的“变色龙”,可以在上海动物园两爬馆看到,新年中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认“龙”。除了“人气王”科莫多龙外,大家还可以看到泽巨蜥、圆鼻巨蜥、平原巨蜥、盾甲蜥、蓝舌石龙子、刺尾鬣蜥、泰加蜥等各种珍贵蜥蜴,以及有“小龙”之称的缅甸蟒、球蟒、森蚺等。

土龙早已挖洞冬眠

除了变色龙,两爬馆内还有种俗称“土龙”或“猪婆龙”的动物,那就是“国宝”扬子鳄。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鳄类,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外动物,不仅是世界古老的爬行动物,还是现存数量较少、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野外种群数量总数小于300只,其中成年个体不足100只。扬子鳄还有种奇怪的癖好,那就是吞食石头,它的胃里不仅胃酸多而且酸度高,吞食石头是为了帮助胃壁磨碎硬壳食物,有助于消化。

在上海野生动物园的鳄鱼岛,也生活着十几条“土龙”扬子鳄。工作人员表示,自去年11月底天气转凉开始,扬子鳄就开始挖洞冬眠,要到惊蛰时分才会苏醒出洞。所以,如果春节期间去找扬子鳄的话,大概率你只能找到一个个圆圆的洞口。

龙睛龙虾龙猫卖萌

在上海动物园的金鱼廊,节日期间有种金鱼非常吸睛。这就是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熊猫蝶尾,又称“熊猫龙睛”。龙睛以其眼球凸出眼眶之外,膨大如龙眼,因此得名。“龙鱼”则因鳞片像传说中的龙鳞或鱼卵像传说中的龙珠而得名。据考证,这是一种比恐龙还古老的动物,大约出现于3亿年前。因外观漂亮而被大量作为宠物饲养,全身闪烁着青色的光芒,圆大的鳞片受光线照射后发出粉红色的光辉,鳍片也呈现出多种色彩。

图片

红蝶尾龙睛

“龙虾”则更为常见,因为生性好斗、个头较大而得名。它生活在海洋中,头胸部较粗大,外壳坚硬,色彩斑斓,腹部短小,体长一般在20厘米-40厘米之间,体重在0.5千克左右,是虾类中最大的一类。

还有一种水生甲虫,被称为“龙虱”,因幼虫体型像龙虾而得名。它们在水中能游,也能长期潜伏在水中,出水能飞,并有很强的趋光性。成年龙虱体型椭圆,个体大小不一,一般体长3厘米左右。

“龙”族动物中,最萌的可能要数“龙猫”。其实它并不是猫,而是南美洲栗鼠,却酷似日本漫画家宫崎骏虚构的龙猫,因而被人称为龙猫。南美洲栗鼠曾广泛生活于南美洲安迪斯山脉的山洞中,因人们用其皮毛做衣服而遭受大量猎杀,目前野生种群已经十分稀有。

选稿:费一妍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