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知民俗 品年味】初四|今天要这样迎灶神→
文明港沿2024-02-13 18:05:26

龙行大运

HAPPY NEW YEAR

初四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就是迎!灶!神!

啥是灶神?

为啥要迎灶神?

怎么迎?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灶神的来历

SPRING FESTIVAL

“灶神”,又叫灶王、灶君、灶王爷,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它可以算是中国古代神话体系里来历最复杂的神仙之一。古人对“灶”的祭祀起源于先秦典籍中的“五祀”“七祀”。这种风俗一路流传两三千年,古书里沉淀的关于灶神来源的说法可太多了。今天小编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西汉典籍《淮南子·泛论训》对于祭祀有一段很有人情味的描写,说那时的人会祭祀灶台、门板、扫帚之类的东西,这不该算迷信,而应该算古人在对这些终日辛劳的家具表达感恩。当然,人们也会感激那些造福于我们的先人。比如有人说,炎帝发明了火,所以人们要在生火做饭的灶台边上祭祀他。

《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刘泖生影写宋本《淮南子》书影

(图源:澎湃新闻)

要说火神,古人也安排了。比如,东汉学者应劭著《风俗通义》卷八《祀典·灶神》引用“《周礼》说”的说法称:“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灶台除了生火,还要做饭。自古在灶台边辛苦劳作的人常是女性,所以古人想象的灶神也往往是女的。比如大诗人杜牧的爷爷杜佑所著《通典》中说,有人认为“灶神是祭老妇,报先炊之义也”。“先炊”指发明烹饪术的人,这里说她是一位老奶奶。《庄子·外篇·达生》记载“灶有髻”。陆德明《经典释文》引用晋人司马彪的话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说她是穿着火红衣服的美丽女神。

有人把灶神看作炊神,也有人把灶神看作主掌一家吉凶祸福之神。在古代社会,后者这种有权的角色一般得是男的。于是,灶神的形象也越来越男性化,有人说他叫苏吉利,有人说他叫张单;还有人说灶神本来是“陈氏老母”,“修行千载神通大,留下宝火度凡人”,最后“玉帝亲口重封赠”“女子封为男人相”,成了男人。

这些灶神典故里,最流行的当属“张郎休妻”的传说。这个传说在各地有不同变体,大体而论,故事里的灶神本来是一个男青年(在大多数版本中姓张,有研究猜想灶神姓张可能与张角有关),离开结发妻子出门赶考或者经商,博取了名利,然后翻脸不认人,休掉妻子别攀高枝。结果世事变换,几年后,男人沦为乞丐,偶尔敲开一家门行乞,却发现开门的女主人正是当年的妻子。女子不念旧恶,照样请他吃喝。男人羞愧地冲进灶台撞死了自己。这件事很快传遍四方,也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为了告诫人们接受张郎的教训,就封张郎做家家户户、天天看见的灶王爷。

为啥要迎灶神?

SPRING FESTIVAL

灶王爷在民间传说中负责掌管家庭的饮食和灶火,被认为能够影响家庭的运势和福祉。传说中,家家户户的灶头都会有一位灶神暗中监察。

在每年的腊月二十四,灶王爷会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在过去一年的善恶行为,并根据情况来决定新的一年是降灾还是赐福。担心灶神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人们就在神像下边摆放供桌,用各种美味可口的食物来“贿赂”他,希望灶神能“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哦对了,奉劝你收回在盘子边缘来回试探的小手手,不然我就不知道你贪吃这回事儿,玉皇大帝那儿还瞒不瞒得住了~

到了大年初四,就要恭迎灶神回民间,希望灶王爷能够为家庭带来好运和幸福。要是去年没做过啥亏心事儿,灶神说不定能让你新一年变身人人转发的“锦鲤”呢!

(图源:新华社)

怎样迎灶神?

SPRING FESTIVAL

迎灶神的习俗不仅是一种对灶神的尊重和迎接,也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幸福、健康和财富的美好愿望。在某些地区,有“送神早,接神迟”的说法,意味着送神要在大清早进行,而接神则在下午或傍晚。因此,在迎灶神的日子,家庭成员通常会留在家里,以示迎接灶神的到来。

迎灶神的供品通常包括三牲(如牛、羊、猪)、水果、酒菜等,还会焚香、烧金纸,并放鞭炮以示恭迎。供品的选择和摆放位置有一定的讲究,例如,灶神像一般贴在灶的旁边,且需贴上特定的对联或配联,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图源:澎湃新闻)

此外,有些地方还有灶王爷要点查户口的说法。因此,人们在正月初四这一天避免外出,以示对灶王爷的恭迎。

除了迎灶神这件大事外

在大年初四的晚上

一般商家还会接请五路财神

初五开市,以图吉利

(图源:图虫创意)

有些地方还要吃“折箩”

所谓“折箩”

就是把前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

做成大杂烩来打扫年货

(图源:光明网)

部分农村地区还保留着

“绑火神”的习俗

人们用麦梗或者玉米梗绑在棍子上

并把点燃的棍子送到河里

用这种方式来祈求

新的一年家中远离火灾

(图源:光明网)

这些传统民俗

蕴含了中国人

祈福避祸的美好心愿

和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最后祝大家福气满满,好运连连!

来源:农视网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