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新春走基层·寻龙记|去上海自然博物馆“与龙共舞”
新民网2024-02-13 09:00:13

图说:巨龙绢灯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打卡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亚宁)国际大都市也有龙的身影,新春佳节,许多市民走进上海自然博物馆“与龙共舞”:长吼一声,吼出新年新气象的远古恐龙,14种15件恐龙骨骼化石和模型组成恐龙盛世,窃蛋龙窃蛋时被误解的可爱模样……最让人流连忘返的要数“有龙则灵”龙年生肖展。

五盏巨龙绢灯身披彩霞,腾云驾雾;“华龙一号”核能之光闪耀,“鲲龙”号展翅飞翔……走进位于自博馆中庭的生肖展,文化龙、科技龙、创新龙、生物龙、历史龙五条“龙脉”扑面而来。由上海科技馆原创策划的“有龙则灵——2024甲辰龙年生肖特展” 融文化、自然、科技元素于一体,带领观众以全新视角走进“龙”的世界。

展览包括“龙·文化”“龙·自然”“龙·科技”三大板块,分别探索龙的文化脉络、自然奥秘与科技内核。展厅入口,五盏巨龙绢灯映入眼帘,像极了豫园灯会上的五彩蛟龙。细细品味,五条彩龙形象却各有来历。据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胡玺丹介绍,其设计灵感均来自国之重器。比如,中间一条灰色龙的创作灵感就取自我国“龙”系列战斗机。目前,这个系列中名号最响的当属代号为“威龙”的歼-20重型隐形战斗机,它的“皮肤”呈灰黑色,采用修长机身和小展弦比鸭式三角翼气动布局,英姿飒爽。而这条名为“乘风”的科技龙身形修长,脖子处有条纹喷气口,腹部有状如飞机翅膀的侧翼,科技感十足。

龙到底为何物?它是怎么来到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当中? “龙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生物,它的爪子、皮肤、身躯,都有来源,我们这里展现的就有很多种原龙。比如蜥形原龙,蜥蜴的皮肤是不是有点像龙鳞。” 在“龙为何物”的展项前,上海科技馆展教中心工作人员耐心引导观众,拉开原龙名牌的背后,深入探究龙的神秘来源。 “虎型原龙”“蛇型原龙”“蛇形原龙”乃至“龙卷风”“雷电”“云”…… 每一块名牌都从生物学角度去解密龙到底是由什么动物构成的。

最吸睛的“龙·科技”中,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因龙影穿梭而“龙脉”相承。火龙出水、龙骨水车、龙洗等古代科技互动展项,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乘风飞天、下海逐浪、遁地无痕、叱咤驭电,当无所不能的“龙”遇到“大国重器”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从“华龙一号”的核能之光,到“蛟龙”号的深海探索;从“鲲龙”号展翅飞翔,到“雪龙”号破冰前行……华夏大地上,龙的传人用科技为笔,创新为墨,一座座以“龙”为名的国之重器,蕴含的正是锐意进取、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民族力量。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