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潮汕英歌舞出圈获赞将年味拉满,非遗传承人:动作以南拳醉拳为基础,更有阳刚气
上游新闻2024-02-10 11:24:12

画着脸谱,成群结队,列阵前行,鼓锤翻飞,脚步腾挪,吼声酣畅……这就是近日屡屡霸榜多个平台的潮汕英歌舞,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已经绵延数百年,成为了广东潮汕地区特有的年味。

潮汕英歌舞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大型多人舞蹈,英歌舞演绎了梁山好汉闯大名府救卢俊义的故事,每逢节假庆典,演员们扮成水浒英雄,穿行于人潮涌动的街头巷尾。

21岁小伙成了刷屏的“公孙胜”

在潮汕地区,许多村镇都有一支甚至多支英歌队,规模过百人的英歌队伍超过百来支。英歌队一出动,就能看到几乎整村男女老少围观的盛大画面。

林炜扮演的“公孙胜”走在队伍首位。受访者供图 

去年英歌舞上小“时迁”走红,今年则是旗手“公孙胜”刷屏。一则视频里“公孙胜”位于队列首位,舞动旗子翻转腾挪,酣畅淋漓,配上节奏感强的音乐,收获几十万网友点赞,网友评论说这样的非遗英歌舞把年味拉满了,还有网友认为这就是“中华战舞”。

这条视频里“公孙胜”的扮演者林炜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这是21岁的他第一次加入英歌舞队伍,“对我来说能选上旗手的角色,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为此我已经在队伍中训练了三个多月。”

林炜来自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新桥村,村里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三和初五,都会组织英歌舞巡游,特别是每逢龙年,巡游的规模会更大。在巡游时,林炜所在的英歌舞队伍将从本村出发,前往临近的十余个村庄,可以说是“从早舞到晚”。

今年,林炜从一名观众变成了开路旗手,在英歌舞中,他感受到乡亲们的团结。同时古典的舞蹈动作行云流水,能够让看到英歌舞的观众觉得惊艳。为此林炜和其他49位队员们也是起早贪黑地训练,让动作更加整齐划一,契合鼓点。“一场演出里最难忘的就是结束时候所有队员共同发出吼声,真的很有气势。”

投身英歌队24年的教练成为非遗传承人

相较于第一次接触英歌舞的林炜,来自汕头市潮阳区凤岗英歌队的教练洪荣增则把更多精力都用来传承英歌舞。

村超上的英歌舞。受访者供图 

洪荣增先是做了12年的队员,然后当了12年他们村的英歌舞队伍教练。这位80后一度把村里的英歌舞队伍拉到了贵州“村超”的现场。“往常都是我们自己在村里跳,这两年随着英歌舞在全国的知名度上升,我们也受邀前往多地去表演,很多人第一次见到英歌舞后,会感叹原来我们还有这种舞蹈。”

洪荣增表示凤岗英歌舞的动作之所以体现着阳刚气,是因为他们的动作以南拳、醉拳为基础。“我们是三下槌组成一个动作,老一辈传下来的有七鼓八槌和八鼓七槌,根据锣鼓的节奏,完成英歌舞的动作。”

在继承传统打法的同时,洪荣增创新了扫锤、正侧身跳、三步踏、莲花坐等动作,其中三步踏被网友称为会飞的英歌,这些动作大大增加了英歌舞的观赏性。

作为非遗传承人的洪荣增说,年轻的时候,当时都觉得跳英歌舞比较“man”,也被当地人喜欢,讨老婆容易些。“投身英歌舞二十多年来,我是真的爱上了英歌,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传承我们的文化传统。”

上游新闻记者 王凯 

编辑:徐远哲    责编:王蓉,范永松    审核:冯飞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