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民俗|大年三十(除夕)的民俗,你知道多少?
in赵巷2024-02-09 18:01:18

年夜饭

年夜饭是除夕的重头戏。早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就有年夜饭的习俗。南朝梁宗懔于《荆楚岁时记》记载:“岁暮家家俱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团年饭、合家欢,是家庭一年到头最看重的一顿饭。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享受着难得的欢聚和亲情。年夜饭是很讲究的,每一道菜品都要有吉祥的寓意。首先要有凉菜、热菜。热菜要有鸡、有鱼,寓意“吉祥如意”“年年有余”。这条鱼不能在除夕夜吃完,一定要留下一点,才全了这句吉祥话的好意头。其次,花样上要有炒、有炸、有蒸、有煮,以示对新年的重视,期待来年生活富足。再者,数量上也讲究,家里人数不多,可以做五个或六个,寓意“五经魁首”“六六大顺”。家里人多,也可以做九个十个,寓意“长长久久” “十全十美”。

祭祖

除夕之初,承载祭祀之功能。古人在大年夜通宵点灯,既是为了避免邪气暗中袭入,又是为了给祖先照亮回家的路。按照从古至今的习俗,年夜饭之前先要给祖先上香,恭请祖先回家团聚。往往由一家之主亲手摆放祭品,点燃灯火香烛。大年夜摆供品,瓜果点心是少不了的。有些地方还要供一盆“二米饭”,用大米、小米混合煮熟,颜色有黄有白,寓意来年金银满盆。摆完供品,一大家子男女老少,就在祖宗牌位前依次叩拜,提醒后人们敬贤尽孝,慎终追远。祭祖,祭的也是过往流逝的岁月。人存于世,生息繁衍,代代相传。传的是血脉,也是岁月。

守岁

晋代官吏周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据说,古时候燃灯通宵守夜是为了把所有的晦气、邪瘟赶跑,以守护一个吉祥如意的新年。而到了现在,守岁除了赶走晦气,也成了庆祝新年到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仪式。除夕夜,是中国人的团圆夜、不眠夜。一家人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等待着旧年的逝去,守望着新年的到来。除夕夜,是一年中唯一一天孩子晚睡却不会被家长批评的日子。这一晚,灯火通宵不灭,一家老小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守岁直到天亮。守岁,就是在新旧交替的节点上,珍惜团聚的时间。岁者,光阴也,古人特意选中这个带有交替意味的夜晚,用以审视平时被人们忽略了的时间。我们就是在一年又一年的通宵守夜里,期盼着新年的自己的成长,祈求着新年一家人的平安顺遂。这一场盛大的守望,寄托了我们对新年所有美好的祝愿和想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