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今日除夕!
上海长宁2024-02-09 17:02:07

图片

今天是大年三十

“宁宁”给您拜年啦!

今日天气

今日申城的天气

有点小复杂

早间气温偏低

市区在1℃左右

郊区多在零下4℃到零下2℃之间

有薄冰或冰冻

注意保暖

图片

温馨提示:早晨局部地区有雾,出行注意安全。今夜到明天,有轻度到中度霾,易感人群注意防护。

除夕,俗称“年三十”。“除”,以新易旧曰除,即交替之意;“夕”,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除夕”即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之意。

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除夕绝对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那么中国大年三十都有哪些讲究呢?

1、年夜饭

作为除夕这天的一幕重头戏,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盛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合家欢”。年夜饭是中国人全年吃得最长的一顿饭,是最为看重的家庭宴会。年夜饭不但餐品食材多种多样,还有很多民俗礼仪,包含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年饭”吃得好,来年才能好

年夜饭吃鱼

鱼是年夜饭餐桌上最常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食材,“鱼”与“余”同音,又象征吉祥,如鲤鱼,寓“得利有余”;鲢鱼,寓“连年有余”;鳜鱼,寓“富贵有余”。

年夜饭吃汤圆

汤圆是用糯米搓成圆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馅),再放入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

年夜饭吃甜食

在一些地区,会将甜食作为年夜饭的最后一道菜出现,祝福未来的日子甜甜蜜蜜。

2、守岁

守岁,俗称“熬年”,是中国人的不眠夜。对年长者来说有岁月易逝之感,有珍惜岁月之意。对青少年来说有新芽茁壮之感,有努力奋进之意。

“守岁”的由来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祟”的妖怪,每年春节除夕夜它就来到人间,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

为了不让“祟”伤害孩子,每到除夕这一天大家便整夜点亮油灯,跟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在当时这就叫“守祟”。

后来人们觉得提起“祟”这个怪物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所以就慢慢将“守祟”叫做“守岁”了。

3、贴春联

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图片

“贴春联”的讲究

张贴春联时,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贴春联的同时,有的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贴“福”字不是都要倒着贴。

民俗传统中,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端庄大方,故应正贴。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可以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4、贴窗花

图片

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5、吃饺子

北方最流行的春节食物是饺子,又名水饺、角子、扁食。“角子”“饺子”,谐音“交子”,即交子时的意思,象征春节的到来。所以,子时一过人们立刻开始煮水饺,使之成为新年第一顿饭,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之寓意。

图片

6、压岁钱

守岁之时,长辈还要给晚辈压岁钱。“岁”与“祟”谐音,长辈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健康成长。

“压岁钱”的由来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叫“压胜钱”。这种钱币不是用来流通的,而是一种用来观赏、可以佩戴的钱币形状的装饰品。

“压岁钱”正面一般铸有吉祥用语,如“天下太平”“四季平安”“去殃除凶”“百毒不侵”等字;背面则铸有各种民间瑞兽祥鸟的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等。

宋元时期的春节,长辈都会给小孩一些铜钱,任其把玩,以求平安吉祥,这种风俗一直盛传不衰。明清时,“压岁钱”才有了这个正式的名字,晚辈们将长辈给的“压岁钱”像玉佩一样佩戴在身上成为一种装饰品,以用来辟邪保平安,也表示对长辈的一种尊重。

民国时期,“压岁钱”的配饰、辟邪功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代之以真正的货币,变成大年三十“压岁”时,长辈发给晚辈的“福利钱”。

图片

7、祭祖

除夕祭祖,是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除夕是旧一年的终章

也是新一年最盛大的开幕

“宁宁”祝大家:

龙年大吉!

万象更新!

阖家欢乐!

心想事成!

选稿:颉廉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