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东方快评|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东方网·东方快评2024-02-08 10:25:16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文化习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延续了两千多年,承载着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文化用习俗体现出来,不断发展成为全球华人永恒不变的共同记忆。

说起“年俗”,就会想到贴春联、放鞭炮、穿新衣、吃饺子、杀年猪、腌腊肉、灌香肠、踩高跷、耍杂技、赶庙会等,只要具备了这些,再加上过年的心情,年俗显现,年味儿更浓。但这些仅是表象,还有内在的孝老敬亲、勤俭持家、相互扶持等哲理。

司马迁在《左传》中把“年”解释成“大丰收”。“过年”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其内涵用通俗的话讲就是阖家团聚、享受农闲,主题是“辞旧迎新”。写福字、贴窗花、吃饺子、放鞭炮……从此脉络中都能找到清晰的民俗文化起源。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年夜饭、打年糕、点灯笼、耍龙灯、舞狮子、跑旱船等民俗也不尽相同,但内涵却大同小异,都是民俗文化的浓缩。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留下了大量的习俗。“辞灶”就是过年从“小年开始”,甚至从“腊八”开始,还要大扫除,谓之“扫尘”。贴春联、贴福,包饺子、炸年货,或举行仪式把逝去的先祖、亲人请回家过年,实际上是对先祖、亲人深深的缅怀和尊敬。而守岁、吃年夜饭、包饺子、给压岁钱等,富含辛勤劳动后的惬意,对下一代的关爱,对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

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众多,表面上看仿佛是传统回归,而实质上却是人们心中情感和观念的展示。如今,经过精心设计的民俗文化活动扩大了春节的外延,使节日文化的内涵更丰富,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节日“喜庆”的同时,也越来越使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春节期间热闹的传统民俗活动,成了对民俗文化实实在在的传承与发扬。

传统节日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人文、历史、习俗等,其中文化习俗的负载可谓重头戏。春节,既是一个标志,也是一个引擎,有不可离弃的强大原生动力。那么,在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把节日文化精华充分展现,从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脚步就将更加坚定。

作者:刘天放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