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科创派 | 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盘点我国5座南极考察站命名变化史
上观新闻2024-02-07 16:39:00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你知道我国在南极建有几座考察站、分别建在什么地方吗?你知道它们的名字有何寓意吗?

①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

它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秦岭是中国南北分水岭,以中华民族的祖脉秦岭命名,是绵延传承中华历史文化记忆的精神象征。

②2014年2月8日,我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

它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是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其名称寓意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含义。

③2009年1月27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胜利建成。

它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是中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昆仑这个名字经过网络征集而来,该站建在南极大陆的最高点,而 “昆仑”则象征着制高点。

④1989年2月26日,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二个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中山站,宣布落成。

它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经过不间断的扩建和功能完善,中山站现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南极考察基地。

⑤1985年2月20日,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南极长城站,宣布落成。

它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端,以世界著名的中国长城命名,填补了我国科学事业上的一项空白。

细心的你,或许已经发现了,我国南极考察站的命名发展变化的过程,从体现时代特点、采用中华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人物为主,逐步转变到现在,以体现南极地形特征、采用蕴含中华文化元素的国内知名山脉为主,形成了以国内山系命名的规则。

作者:吴晓彤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