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最新“家底”公布,527种野鸟在上海定居或做客
上观新闻2024-02-05 07:20:32

随着新的观察记录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底,上海记录“在册”的野鸟种类增至527种(22目82科255属),占全国鸟类种数的34.9%。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2月4日从上海林业部门获悉,527种野鸟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28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93种;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CR)物种7种、濒危(EN)物种10种、易危(VU)物种25种。

8个新记录

2023年,上海增加了8个鸟类新记录。

根据上海野鸟会最新公布的《上海市鸟类名录2023》,“打头阵”的是粉红胸鹨。2023年4月1日,Dr.BT(网名)在浦东新区南汇东滩禁猎区内,观察并拍摄到1只粉红胸鹨。

粉红胸鹨 Dr.BT摄

粉红胸鹨为中小型鹨类,体长13—18厘米,在繁殖期,这种鸟下半部分身体和眉纹均为粉红色,是一大特征。

分布于中国喜马拉雅山脉至西南地区的粉红胸鹨是当地的留鸟,繁殖于青藏高原至华中、华北的粉红胸鹨种群会在冬季南迁印度至东南亚越冬。

此前,在粉红胸鹨的迁徙期,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也曾有粉红胸鹨的少量记录。此次首次在上海被记录,应当是春季迁徙时偏离传统线路,“迷迷糊糊”游荡而来。

“收官”新记录是白顶溪鸲。

栗红色的胸部和尾巴,披着乌黑亮丽的“披肩”和“围脖”,顶着沧桑的白头,一只拥有高颜值的白顶溪鸲于2023年11月28日出现在长宁区金虹苑小区的陆家浜河畔,被正在遛狗的居民周其云发现。经多方求证,这是一只此前上海未曾有记录的白顶溪鸲。

白顶溪鸲 穿行印象摄

白顶溪鸲首次“光临”上海,在观鸟爱好者中引发轰动,四面八方的观鸟爱好者纷至沓来,只为一览其绰约风姿,高峰时段有30余人带着摄影设备守候,有人连拍了上千张照片。

白顶溪鸲为体型较大的鸲类,体长18—19厘米,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华中、华北、西南、华南和华东地区,在浙江省和安徽省均有记录。

专家表示,此次在上海地区出现的白顶溪鸲是生活在临近省份山区里的个体,在冬季向低海拔地区游荡扩散,因而在上海被记录到。

值得一提的是,白顶溪鸲有个“看水童子”的别名,它们常常立于水中或水边突出的岩石上,点头的同时抽动尾巴,求偶时,还会夸张地摆晃头部进行炫耀。

地利与人和

鸟儿对上海青睐有加,一部分主要原因在于上海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沿海的滩涂湿地为迁徙候鸟提供了重要的越冬场所和停歇地。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海生态区南缘,正是候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中间节点。目前,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

从左到右依次为灰鹤、白头鹤、丹顶鹤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

更多鸟类在上海被观察记录到,除了上海的地理优势和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及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以外,还得益于近百年来几代鸟类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后,观鸟爱好者的人数大量增加,以及设备技术的提升,让以前从未被记录的鸟类更容易被观察记录到。

观鸟这一起源于欧美的户外活动20多年前传播到上海,目前上海已形成一支数百人组成的稳定观鸟团队,定期自发组织或参加观鸟活动,还有一批喜欢拍鸟的摄影爱好者,大约有上千人。近年来,上海诞生的大多数鸟类新记录,都离不开观鸟爱好者的“慧眼”。

欧柳莺 蒲公英摄

蓝喉蜂虎 李锋摄

偶然因素多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鸟类在上海被观察记录到,其实是偶然:一些“迷路”或“避难”的鸟儿在“懵圈”的状态下来到了上海。

2023年4月17日,“各从其类”(网名)和王沁刚等在浦东新区南汇东滩禁猎区内观察并拍摄到1只家鸦。

家鸦 王沁刚摄

家鸦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以及印度、缅甸、泰国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在当地一般为留鸟,不进行远距离迁徙。

活动区域远离上海的家鸦为何会光顾上海?上海野鸟会理事王吉衣表示,通过查找其他省份的记录,发现2021年9月至10月,浙江省沿海的宁波市和舟山市曾有家鸦的数次记录,因此推测此次上海的记录很可能是家鸦在当地的港口跟随往来的船只来到上海地区。

这一点类似上海前几年新记录到的黑白扇尾鹟、白眉黄臀鹎、红脚鲣鸟等,均跟着船只觅食,一路来到了上海,也不排除有船员在航行的过程中发现它们后,带到东海区域再放飞的可能。

上海去年的鸟类新记录还有一个和气象有关的特征。进入11月后,连续出现了旋木雀、白顶溪鸲两个新记录,它们可能是在冷空气向南扩散时,向南方低海拔地区游荡,因缘巧合下,来到了上海。

“这只是一种猜测,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知它们为什么要来上海,但首次现身的这些贵客已经足以令人热血沸腾。”王吉衣表示,结合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然后收获惊喜,正是观察研究鸟类的乐趣所在。

旋木雀 周章进摄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