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全新舞美服装,怪诞色彩浓郁 黑色喜剧《贵胄学堂》焕新归来
东方网2024-01-28 12:54:57

启用全新舞美设计,人物服装大幅改动。昨晚,话剧《贵胄学堂》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以崭新面貌回归。整出戏剧充满怪诞色彩,令人在捧腹之余沉吟不已。本轮演出将上演至2月6日。

《贵胄学堂》是一出充满怪诞色彩的黑色喜剧。故事发生在清朝最后的几年,皇家贵族子弟有着一种世纪末的狂欢,他们把吃喝玩乐的水平发挥到极致,提笼架鸟相聚赌博,把堕落的事情做到雅致之极。然而,有一天,他们被要求上“贵胄学堂”,遇到了留洋归来的博士林熙彦,但监督他们的还有一个保守守旧的裕王爷……在贵胄学堂,思想观念矛盾冲突,闹出了诸多令人捧腹的事情。

贵胄学堂可谓是历史的切片,各种政治、文化力量在学堂里交汇。剧中每一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形体夸张幽默,加以面具、说唱、戏曲等元素的巧妙运用,极具风格。该剧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自2019年首轮演出以来反响热烈,剧组不断汲取各方意见,对演出不断进行打磨、修改提高。

此次《贵胄学堂》全新舞美设计由桑琦、王佳迪联手打造,新版舞美运用简化和象征的手法构建出一个空灵的隐喻空间,用压抑阴沉的空间作为《贵胄学堂》舞台的主基调,整体空间用黑色作基础,有多层黑色的东方建筑元素宫门和西方的方形门作为对比,在戏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西式的对比下产生的荒诞冲突与误解。

结合新版的舞美设计,服化设计董桂颖对人物服装造型也做了大幅改动,包括服装色彩和补服的图案上的调整,遵循传统清朝服饰,风格更加写实,造型符合人物身份。剧中的原创音乐由作曲家石一岑创作,编剧笔下生动诙谐的台词,搭配说唱曲风,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寻求了一种独特的表达。

《贵胄学堂》是编剧黄维若创作的清朝末年系列话剧之一,之前由其创作的另一部黑色喜剧《秀才与刽子手》已成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经典保留剧目。关于这部作品的创作动机,黄维若曾说,“为什么我对清朝最后几年如此感兴趣?因为这是一个激烈动荡的时代。国家的危机、社会的危机、民族的危机、个人的危机等等交织在一起,人们如被卷入急流中的漩涡。新与旧、保守与革新、开放与封闭、生存与毁灭、侵略与抵抗,交织如乱麻,尖利如滚刀,向每一个中国人劈面而来。所有的人,都处于危机与希望、蜕变与守旧、奋起与消沉、分裂与挣扎、消亡与重生的惨烈情境当中。其内心的痛苦与裂变,其人生的沉沦与悲惨,其生活的破产与重构,都是上佳的戏剧创作材。”“它提供了一种沉重的欢乐,使得观众思考,这背后带来的认知是什么?”

导演胡宗琪与黄维若有过多次默契合作。他认为,《贵胄学堂》是欢乐且悲情的。欢乐——戏剧本身的荒诞与幽默带出的是欢乐。悲情——历史对比下的荒诞却呈现出整个民族的一种悲情。“场景的构置、扮演性的张扬、情节的陡转、趣味性的表达、风格化的展现……欢乐尽在其中,悲情由中而来!”

《贵胄学堂》的演员阵容为刘鹏、刘炫锐、王梓、杜光祎、翟煦飞、张琦、郭林、周围、刘啸尘、钱海睿、周纪萌、陈澳、何吉米、张希越

作者:王永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