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繁花》里汪小姐的家就在虹口这条弄堂里,更新过后“老土地”们这样说
上观新闻2024-01-19 06:30:00

热播剧《繁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范厂长问汪小姐:“你什么地方的?”汪小姐回答:“虹口的。”之后,她还详细说了地址:“四川北路1569弄。”

位于虹口区四川北路1569弄的新祥里,是建于1932年的新式里弄,距今90余年,与周边的大德里、恒安坊等,形成了四川北路沿线的建筑群。

剧中,汪小姐说:“范志毅是我邻居!”现实中,这里还确实曾经是范志毅小时候居住的地方,不少一直在此生活的老人还记得他小时候的样子:“活泼、顽皮,说话嗓门很大。”范志毅也曾回忆,年幼的他调皮捣蛋,但弄堂里的老邻居们对他格外宽容。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弄堂里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场景早已一去不返。如今的新祥里,居住者多为老人和租户。从四川北路走进去,显得闹中取静。

去年刚刚完成更新的老弄堂里,挂着大红灯笼,墙上点缀着花艺,过年的氛围扑面而来。几位老阿姨都是“老土地”,对记者说:“你看我们弄堂漂亮吧?现在住在这里老适意的!”

焕然一新的老弄堂让“老土地”回归

新祥里的门头并不显眼,夹在百年老店老介福和一家茶叶店之间。但刚进弄堂口,就能感到浓浓的生活气息,一家“老牛仔”服装店,标牌上写着“中老年服饰专卖店”,价格十分实惠,从29元到100多元。

看店的沈阿姨说:“这个店开了30多年,我是五六年前接手的。现在生意不怎么好了。四川北路上很多居民都动迁走了,也就是弄堂里的老人来这里买买衣服裤子。”

弄内牛仔服装店

再往弄内走上10米,还有一家小赵裁缝店和阿姨粽子,依稀留存着弄堂曾经的包罗万象。

80岁的郑阿姨打出生起就在新祥里长大。“我家祖上1932年买了房子搬进来。三代人都住在这里,以前是一幢房子,后来人多了,小孩也搬走了。”

2021年底,新祥里启动旧住房修缮工程。如今老弄堂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外立面翻新、地面铺平,下水道重新铺设疏通,还新增了路灯,把弄堂内的“死角”一一点亮。 


郑阿婆介绍,以前虽然主弄堂有路灯,但支弄堂内没有路灯,仍是一片漆黑,夜间出入,尤其对老年人和儿童而言,是个不小的安全问题。

“如果弄堂一直昏暗,就会变成破窗效应”。永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曹燕说。居委会组织召开住宅小区综合治理联席会议,请党支部班子成员、弄委会成员、房屋修缮工程队负责人、居民代表等协商议事,确定施工方案,由居民区党总支向街道申请到服务群众专项经费。

“这几盏路灯看着不起眼,但是点亮弄堂后,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曹阿婆说。


修缮工程竣工后,新祥里前后弄堂各有一片空地闲置出来。“如何利用好这两片空地,避免成为乱停放非机动车辆、乱扔垃圾的弄堂卫生死角?”这成为居民反映最多的问题。

针对弄堂内老年人较多、都喜欢种植花草的特点,弄委会向居民区党总支建议将空地打造成一个小花园,不仅能为弄堂内添加花香、增加绿色,还能成为老人们平时歇脚、晒太阳、聊天的好去处。


各方商议研究改造方案后,居民区党总支再次向街道申请了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购置多个花箱、座椅,以及玫瑰花、山茶花、三角梅、杜鹃等,利用居民原本就有的花木盆栽,摆放在前后弄堂的空地处,打造出美丽小花园,还在小花园周边安装了装饰灯,到了夜间营造出温馨气氛。“这里放着花再加上这些灯光,我们弄堂还真的蛮好看的!我和郑阿婆等志愿者平常就负责维护这些花花草草。”“老土地”徐阿姨说,吃好晚饭出来散步的居民走到这里后,都赞不绝口。


另一位“老土地”、76岁的杨阿婆,也选择搬回了弄堂。

此前,由于住在一楼,天井呈开放状态,杨阿婆一直遭受老鼠的侵扰,夜里被闹得根本睡不着觉。无奈之下,几年前,她不惜掏退休金也坚决搬离了小区。

在外租房的日子里,杨阿婆时刻盼着能早日重回弄堂,“毕竟住了一辈子,习惯了呀!”她说,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她还曾经动过请装修公司翻新的念头,但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

此次大修,在居委干部的帮助下,和弄堂里很多居民一样,老人不仅完成了厨卫设施更新,还申请了适老化改造。考虑到老人是独居老人,施工队还顺应她的需求,将天井也进行“装修”,并安装了透明雨棚。如今,这方小天地早已成为了老人洗衣晾晒、午后休憩的“新天地”。



不过弄堂里的老人也告诉记者,唯一的遗憾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不少居民家里的厨卫无法进行独用改造,还处于合用的状态。

四川北路海派商业新辉煌能否重现

在新祥里的对面,就是群众电影院。眼下,它也正在等待焕新。


作为三大商业名街之一,四川北路在上海众多百年老街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见证了上海近代史的潮流。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商贩云集、文化繁荣的人气聚集地。根据记载,四川北路曾拥有32家电影院、47个电影公司。

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四川北路逐渐沉寂、辉煌不再。


近年来,随着北外滩辐射带动效应的显现,四川北路演艺新联盟成立、海派评弹研习所等文化资源导入,今潮8弄利用里弄建筑特色,通过举办各类市集活动和文化演出,滨港商业中心、上海文学馆等一批区域标志性商业文化设施也即将落成,正逐渐激活四川北路的品质感与烟火气。

为实现四川北路文化复兴、商业振兴,2023年,虹口区发布了“丰字型”综合提升项目方案,涉及以武进路、衡水路、虬江路为横轴,四川北路为纵轴的区域,包括:红色文化、弄堂文化、商业文化、生活文化、休闲文化五部分;增设部分绿化小品和雕像、增加红色文化元素、打开今潮8弄北广场和部分商业广场等。

四川北路剧场群建设正在推进。四川北路街道也将带动区域内的盛邦国际大厦、今潮8弄、利通广场等,力求在发挥四川北路独特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建筑的新生重新激发区域潜能。


在虹口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记者获悉,虹口区将以“丰字型”商圈整体提升为重点,重振四川北路海派商业新辉煌。同时,实施历史文脉赓续行动,守护“里弄小巷石库门,梧桐树下小洋房”,出台《历史文脉管理办法》,统筹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