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交通之问丨自带“易堵体质”的闵行,这些“血管”将被打通!
今日闵行2024-01-14 18:53:34

上海的黄浦江下有一条“蛟龙”在潜行,它就是在建的银都路越江隧道。

近期,继“银龙号”盾构圆满完成北线任务后,已开启1.2公里的隧道南线掘进之旅,即将第二次穿越黄浦江。项目计划2024年底建成通车,竣工后将和龙耀路隧道、上中路隧道、龙水南路隧道相呼应,消除近江交通的“断点”与“盲点”,有效提升浦江中心城区段交通能级。

图片

闵行的交通规划历来备受市民关注。闵行的立体交通体系构建得如何?路网需求如何提升?尤其是闵行南部的出行是否可以更便利?近日,区交通委相关负责人接受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对此进行深入解析。

01问:提到交通出行,拥堵确实是绕不开的话题,闵行道路交通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短板?

答:我们知道,闵行的交通“先天不足”,自带“易堵体质”。闵行位于上海市中心城西南腹地,与青浦、松江等7个区相邻,过境交通占比46%。且受河流、铁路、高速公路阻隔,存在较多的瓶颈路段及“断头路”,这些就容易导致南北不通、东西不畅。

02问:那么,目前交通体系的现状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答:近年来,闵行不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3年年底,闵行道路总里程约为1428公里,市政道路网密度3.825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了“六横三纵一射”高(快)速路(六横:京沪高速(G2)、北翟高架、崧泽高架、沪渝高速(G50)、沪昆高速(G60)-外环高速(S20)、申嘉湖高速公路(S32);三纵:嘉闵高架、沪金高速(S4)、虹梅南路高架-中环高架;一射:沪闵路高架),“十一横九纵”主干路(十一横:纪鹤公路、纪宏路、沪青平公路、吴中路、漕宝路、顾戴路、银都路-芦恒路、元江路-联航路、北松公路-放鹤路、剑川路、鲁南路,九纵:纪潭路、联友路、昆阳路、中春路-华翔路、沪闵路-七莘路、合川路、虹梅南路、龙吴路、林海路)的路网布局。

图片

其间,我们建成了嘉闵高架南二段、北翟路高架、虹梅南路高架、诸光路隧道、闵浦三桥。这些设施的建成,让我们整个闵行高快速的骨干路网更加完善。

至“十四五”末期,规划市政道路网密度为4.0公里/平方公里,规划形成“七横三纵一射”高(快)速路(增加一横:漕宝路快速路),“十一横十纵”主干路(增加一纵:浦业路)的路网布局。

03问:但过境交通占比高,系统路网提升需求还是很大。有哪些举措可以缓解吗?

答:总体而言,闵行呈现这样的交通景象——北部出入交通集中,中部常发性堵点,南部、东部主干路结构性缺失,通道容量不足。说几个正在建设的大项目。

芦恒路(浦锦路-浦星公路)道路新建工程是银都路越江隧道工程黄浦江以东闵行地面接线道路,服务对象以客运交通为主,兼顾区域货运交通功能,同时可服务沿线地块交通出行,包括慢行交通。目前该项目正在施工北侧的路基以及雨污水管工程,北侧所有雨污水工程预计于春节前完成,整个工程预计2025年完工。

S4公路入城段(莘庄立交-金都路)交通功能完善工程,2024年计划将主线高速路基段全部实施完成,并将主线高速高架段结构贯通。届时,工程建成后将消除周边地区东西向空间割裂,完善区域路网,减轻南北向干线负担,同时沿线的景观绿化也将进行提升改造,极大改善周边居民的出行体验和居住体验,助力实现闵行区“一南一北”发展战略,支撑莘庄主城副中心建设,优化营商硬实力,为区域融合开发提供有利条件。

虹莘路道路改建工程计划2024年二季度竣工。虹莘路(顾戴路-漕宝路)是九星外围地区南北向重要贯通交通性道路,也是连接地块交通至骨干路网的重要通道,虹莘路的道路改建建设能够有效解决区域交通拥堵问题,并改善内河环境以带动整个区域及美化周边地区环境,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

浦业路一期项目,北起浦东闵行区界,南至S32,道路全长7.2公里。工程预计2025年完工。目前综合管廊完成80%,桥梁工程完成30%,总进度完成60%。建成后,周边市民可通过本条道路直接抵达浦东区域。

04问:我们每次发布有关交通建设项目的报道,浦江市民总会十分关注。最近有新消息吗?

答:汇驰路为城市次干路,部分路段已完成建设。其它路段中,先新路-跃进河段已纳入“十四五”区区对接道路计划。目前已取得市交通委行业审查意见。

汇驰路北段我们将结合周边召楼古镇等地块建设需求,先行建设联航路-沈杜公路段,目前已取得项目建议书批复,后续将抓紧办理前期手续,力争尽快开工。

陈行公路二期—联航路段,将根据周边地块开发情况适时启动。根据初步排摸,上述两段汇驰路实施范围内均有永久基本农田,我们将对接浦江镇尽快完成补划工作。

另外,汇驰路(丰南路-永南路)正在办理永农补划线手续。永南路(汇驰路-中南河桥西段)目前已取得项目建议书批复,正在深化方案推进手续办理。

05问:我还比较关心越江隧道。家住东川路的何女士十分关心东川路越江路隧道,她就可以不用绕闵浦大桥过江。

答:目前,黄浦江-大治河以北区域是“浦江第一湾”和闵行南部科创中心区域功能最核心、开发体量最大、人口最密集的区域,而外环高速与浦江第一湾之间岸线长约13公里,已建越江通道2条(徐浦大桥和闵浦大桥),在建过江通道1条(银都路越江),现状越江间距8.4公里。

图片

对此,我们多次向市相关部门呼吁,争取将东川路越江隧道项目纳入建设计划。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市、区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继续推进东川路越江通道项目建设工作。

06问:有人大代表建议,增设S32浦星公路匝道将有效缓解浦江地区交通压力,改善居民出行环境。

答:S32浦星公路匝道新建工程已于2023年底全面开工。该工程对完善S32公路出入口布局,改善区域交通出行条件,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将进一步提升完善外环交通功能。同时建成后可与东侧三鲁公路东向匝道形成互补,弥补现状节点转向功能的不完善,进一步加强横向联动。

07问:提到外环交通,目前外环西段交通功能提升工程闵行段主线抬升改造工程已经开工了,进展如何?

答:外环西段交通功能提升工程闵行段主线抬升改造段,北起G50立交,南至黎安路以南,长约5.9公里。地面辅道贯通段,北起G50立交,南至莘朱路,长约8.9公里。外环西段交通功能提升工程对于闵行区沿线地区路网完善、建立通达的地区交通微循环体系、支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自外环西段交通功能提升工程启动以来,闵行区全力支持该项目的推进。目前,外环西段交通功能提升工程项建书已批复,工可已上报,根据市级相关部门计划今年开工。后续将进一步加快推进配套路网建设。

08问:交通出行的便利,不仅需要骨干路网的完善,也需要“毛细血管”的畅通。

答:我们已经完成了12条区区通道路,打通了75条畅通路。区交通委与区交警积极沟通协调,梳理区内道路交通拥堵节点,通过增设或更改车道、路口渠化、优化交通标志标线等微改造方式,逐步推进闵行区道路缓拥堵项目的实施,精准缓解路段局部拥堵的问题,让“堵心路”变“舒心路”。

2021年至2023年共完成金都路都市路交叉口、嘉闵高架辅道航松路(银都路-申富路)、顾戴路小涞港桥改造等31个道路缓拥堵项目,进一步缓解了区内道路拥堵状况。

09问:市民最近发现,新镇路漕宝路多了一根车道,是不是就是这样的“小改造”?

答:是的。新镇路漕宝路北进口北向东原来仅一根左转车道,该交叉口高峰时段拥堵严重,排队至新龙路。结合市民建议,区交通委积极与区交警踏勘现场实施条件,经充分沟通,借用东侧一根对向车道,将路口北侧进口渠化为两根北向东左转车道,路口四个方向施划待转区和车辆引导线,缓解局部拥堵。

图片

10问:闵行与7个区交界,刚刚说到已经完成了12条区区通道路,我们下一步有什么措施或打算吗?

答:“十四五”期间,闵行拟建设14条区区通道路,约占全市的40%。今年,计划开工5条,同时推进区内道路建设开工11个项目、竣工11个项目。

其中,天山西路已经纳入“十四五”区区通项目,计划待市发改委批复后推进项目建设。相信,有了这些道路的建成,可以进一步弥合区域之间板块缝隙,提升群众出行便捷性。

选稿:许文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