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外卖后厨直播“叫好不叫座”,症结居然不是成本?
上观新闻2024-01-09 10:10:58

这件为民办的实事在一些商户和平台变了味。

因为不见面,所以不透明,这是当下外卖行业的痛点之一。

黑心的经营者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把品质堪忧的原料和卫生状况糟糕的加工环境“藏”起来或“包装”成高品质高水平的样子;守法的经营者虽然默默做了很多,但此前没有渠道让点外卖的消费者“亲临现场”,不容易取得信任。

下个月即将施行的《上海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专门设置了“明厨亮灶”条款,鼓励入网食品经营者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将视频信息上传至其加入的第三方平台,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的方式接受社会监督。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的,第三方平台应当在经营活动主页面醒目位置提供接口、展示页面,为消费者查看入网食品经营者上传的视频信息提供方便。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去年,上海建成了1000家餐饮食品“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店,通过直播后厨等方式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件为民办的实事在一些商户和平台变了味,“叫好不叫座”。

一方面,由于相关条款并非强制规定,以鼓励为主,加之推广时间不长,导致“互联网+明厨亮灶”尚未形成规模,相比截至2022年底全市128731家持证餐饮服务单位的总量,1000家“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店的数量太少,消费者不了解也很难接触到,获得感有限。

另一方面,一些已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在线商户出于各种原因疏于维护,消费者看不到后厨直播或者“看了个寂寞”——摄像头被动过手脚,对着没有观看价值的空间;一些平台则和消费者玩起“捉迷藏”,“互联网+明厨亮灶”的接口、展示页面“藏”得很深,环节一多,大多数消费者只能选择放弃,外卖又变得“模糊”起来。

平台商户“直播”状况百出

1月8日10时至12时,记者定位某个地址,在饿了么平台上搜索外卖,挑选页面上的前100家外卖,逐一查看其“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实施情况。结果仅有不到20%的在线商户有后厨直播功能。

其余商户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正常运行的。泰煌鸡(新闸路店)、百年姑苏面沧浪亭(盛兴汤圆店)、恒悦荟·精致粤菜·港式点心、南星汇海南鸡饭(日月光店)、川渝竹苑·精品川菜(肇嘉浜路店)、唐宫(维景店)、付小姐在成都(静安店)等商户监控探头正常开启,且机位正常,主要对着外卖打包区、餐饮制备区等关键环节,一目了然。

几家直播做得比较到位的外卖商户

第二类是网络有问题的。饭香老饭盒(日月光店)的“后厨直播”标识被点击后,跳出的页面显示网络错误。

直播网页报错

第三类是关闭直播的。和记小菜(金玉兰店)、江南家小碗菜(日月光店)、大富贵酒楼(中华路店)、今湘约·木桶饭(嘉善店)的“后厨直播”标识被点击后,跳出“此商家暂无开启的摄像头”页面。

饿了么页面截屏

第四类则属于“直播了个寂寞”。小阿婆本帮菜(延安西路店)的直播画面大部分被外卖取餐口上方的品牌宣传板遮挡,下方的取餐口只露出右上角。麻小俏麻辣香锅(徐汇店)的直播画面是倾斜的,外卖取餐口的右下角及周边区域看不见。海金滋(长寿路店)的监控镜头对着无效空间,整个画面蒙上了一层厚重的白雾,只能看到最下方的白色灯光。

3家商户的直播角度都很奇怪

换一个平台,情况也不理想。1月8日17时至18时,记者在美团外卖平台上查看9家2022年上海餐饮食品“互联网+明厨亮灶”优秀示范店的“直播”情况。结果只有佬肥猫(松江万达店)可以正常观看,其他商户连相关的“明厨亮灶”标识也没有。

记者还在美团外卖上定位某个地址,点击进入特色推荐栏目中的“阳光厨房”,并对展示在页面上的前10家外卖进行调查,发现“阳光厨房”比较“阳光”的只有3家。

美团外卖页面截屏

禾至·日式料理(肇嘉浜路店)、江南家小碗菜(日月光店)、阿里王椒盐牛蛙(肇嘉浜路直营店)、天天吃海南鸡饭、小蛮椒麻辣烫·麻辣拌(徐汇肇嘉浜路店)的“直播”界面均黑屏白字报错。

“直播”界面黑屏白字报错

避风塘(金玉兰店)的镜头对着配菜清洗间的一角,虽然也是餐饮加工重要的前道环节,但更多消费者关心的是制作加工及外卖打包环节。慧缘素食(淮海路店)的镜头对着变电箱,画面内没有与餐饮加工直接有关的内容,让人摸不着头脑。

两家商户的直播质量不高,消费者很难看到有效信息

要在美团外卖上找到“阳光厨房”也相当费劲。这个入口“藏”在美团外卖页面顶部的综合分类栏的第二屏里,需要向左滑动页面找到“全部”标识,点进去,下滑到页面中部的特色推荐栏,点击“阳光厨房”标识,才能根据定位展示附近的“阳光厨房”。前后至少需要四个步骤。

如果按照正常点餐流程,要在所选商户的“商家”一栏找到“明厨亮灶”标识,则基本靠运气。每家商户是否具有“互联网+明厨亮灶”功能,不会直接显示在首页上。

症结不是成本,而是动力

“互联网+明厨亮灶”是便民好事,但为何有那么多商户和平台“懈怠”下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和监管部门负责推进该项实事的工作人员,被告知问题关键不在成本,在于缺乏强制规定和激励手段。

上海其实早在七八年前就开始推进“明厨亮灶”工程,只是近些年外卖成为消费主流方式后,“明厨亮灶”工程插上互联网翅膀的需求也变得迫切起来,尤其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来解决外卖不“透明”的问题。在各方的不断沟通努力下,“互联网+明厨亮灶”的成本逐年下降,这很好地解决了部分经营者使用相关设备的动力问题。

某区市场监管部门的食品经营科负责人透露,通过和电信公司商谈,该区确定了批量购买服务流量来免费租赁相关设备的方式,由区里专项资金补贴1000元/户·年,试点商户就能免费安装和使用包括摄像头、路由器、管理平台等在内的“互联网+明厨亮灶”设备及程序。如果去掉图像识别和自动抓拍报警等功能,“团购”价还有下降空间。即使一些区没有专项补贴,需要商户自掏腰包,目前的成本也不会高多少,所以成本不是问题症结所在。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互联网+明厨亮灶”仍非强制要求,立法和监管部门近期也不太可能推动其成为强制要求,还是以鼓励为主。这种背景下,要让“互联网+明厨亮灶”的推广不陷入形式主义,商户和平台缺乏的是长期坚持的动力。

“虽然免费,但装了探头后,一天十几个小时保持‘透明’,要说没有顾虑那是假的。”Shake Shack七宝万科店店长王烨表示,试点“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头几个月,他们主要担心安全问题,还怕员工一些操作上的过失被别有用心的人记录下来,拿到网上放大。现在习惯后,才发现了好处。

该门店堂食和外卖的订单量相近,每个月的外卖有两三千单,对于那些不可能来门店现场查看的消费者,商户开放“直播”释放出一种积极的姿态,即商户对管理水平很自信,不怕消费者实时监督,许多消费者还没打开“直播”就对商户有了好感。

一些平台还曾提出激励方案,为坚持“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商户提供突出展示、排名上浮等促进销量的好处。这些举措如果得到落实,商户的积极性也将大幅提升。

记者发现,饿了么推出的“透明餐厅”标签,还有美团外卖的“阳光厨房”专栏都具有类似激励效果,但因为辨识度有限,消费者找起来很麻烦,对“互联网+明厨亮灶”商户实际的激励效果有限。

两家外卖平台“互联网+明厨亮灶”的相关标识,想找到它们颇费周折

此外,《上海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鼓励第三方平台在协议中明确入网食品经营者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和使用“食安封签”的相关要求,如果入网食品经营者做不到,将承担违约责任。

业内人士坦言,相比在线商户,平台坚持的动力更加不足,目前缺乏针对平台的相关激励措施,平台除了要负担相关功能的网络开发和运维成本,还要安排人力紧盯在线商户是否违约。


选稿:吴春馨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