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哈尔滨鄂伦春族小伙将祖传狍角帽赠游客:祖传的不允许买卖,那就送吧
上游新闻2024-01-08 16:51:42

在这个冰雪冬季,持续爆火的哈尔滨文旅每日都在上“新活儿”。鄂伦春族人在中央大街巡游的画面,也频繁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吸引了网友的目光。

关于鄂伦春族,网友们充满了好奇,在评论区提出各种问题,其中讨论最多的是关于鄂伦春族的帽子,甚至有人开始“要链接”。

1月7日,一名鄂伦春族的年轻人将祖辈传下来的狍角帽,随机送给了一位小游客,再度引发关注。

赠送狍角帽的年轻人小虎告诉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网友喜欢鄂伦春族,狍角帽由长辈一代一代传承得以保留至今,不允许买卖。他在经过长辈同意后,将狍角帽随机送给了一位小游客。

鄂伦春族小伙赠送狍角帽给哈尔滨游客。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鄂伦春族年轻人伙小虎介绍,自己来自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他们头上的帽子,并不是鹿角帽而是狍角帽,材料源自狍头和狍角。在狩猎时期,狍子是鄂伦春族重要的生活资源,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在过去猎人出行时,头戴狍角帽会具有隐蔽性、伪装性,猎人会配合鹿哨吸引狍子过来,从而进行狩猎。

“现在我们的狍角帽,经过长辈一代一代的传承得以保留至今,现在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虎说,“为了保护好这些服饰,我们只有在盛大的节日时才会穿。”

获赠狍角帽小游客表示,希望把帽子送给博物馆。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鄂伦春族、喜欢鄂伦春族,这次来到哈尔滨,小虎专门多带了一顶小时候戴的狍角帽。1月7日晚,小虎与同伴来到哈尔滨中央大街,随机将狍角帽送给了一位小游客。小游客表示:“很喜欢,会好好保护它。”在收下狍角帽后,小游客表示,希望把帽子送给博物馆。

小虎介绍,狍角帽不允许买卖,他此次的赠送行为,已经得到长辈同意。

上游新闻记者 张莹

编辑:朱亮    责编:郎清湘,李洋    审核:冯飞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