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上海这家老牌西餐厅回归!“老三样”几代人吃了四十年
东方网综合2024-01-08 15:32:50

小伙伴们最近看《繁花》了吗?

随着电视剧的热度飙升

带火了一波上世纪90年代

上海滩上的老饭店

↓↓↓

在徐汇,有家饭店

用猪排代替外国的牛排

用番茄酱代替俄罗斯的红菜头

用蛋黄调拌出色拉酱

这样做出的海派西餐的老三样

炸猪排、罗宋汤、拌色拉

是老上海人的时代记忆

图片

以此为招牌菜的新利查西菜馆

在去年9月中旬暂停营业

升级改造

新年伊始

它以崭新面貌重新回归

“环境变好了,但老味道没有变”

是老食客的最高评价

图片

△新民晚报记者张钰芸摄

推开新利查西菜馆的大门,时尚新颖的全新面貌令人眼前一亮。原先经典的红格子餐布和璀璨琉璃灯的模样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光亮的大理石桌面和藤编座椅。

图片

整个一楼空间色调以墨绿与乳白交相辉映,加以雕花修饰,再搭配上酒红色的窗帘与半圆弧黑铁窗,依旧保留了老上海的味道与调性。

图片

伴随着柔和的轻音乐,西餐的浪漫情调拂面而来。

昨天下午5点不到,记者推开新利查西菜馆的大门,细看店堂内的布置,变动最大的就是前台和楼梯位置,前台移到了大门旁,增设了甜品和咖啡橱窗。

图片

△改造前

图片

△改造后

通往二楼的楼梯也由门口移到了里侧,二楼的房屋大梁全部撤去,顾客上楼后无需再弯腰,走起来更加方便。

图片

△改造前

图片

图片

△改造后

老店新开,生意火爆

当天下午5点不到

店内已经座无虚席

少数几张还空着的桌子是顾客提前预订的

前台开始发放等位的号码牌

图片

图片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餐厅自元旦正式营业起,中午和晚上的用餐高峰期都要排队,人多时还会排到门口花坛。

图片

图片

住在附近的范先生是新利查西菜馆的“老食客”。自1981年新利查开业至今,他在这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就陆续带着家中四代人来此聚餐。

范先生说:“现在弄得很洋气的,比如像这些壁灯、窗帘,还有这些桌子都很好看。它原来的菜都保留了,而且又增加了不少新的菜,看上去色香味都是很好的。”

图片

开业后专程前来的还有七旬的陈奶奶和李爷叔,据陈奶奶透露,15年间,他们老俩口几乎每个月都要来吃。自门店装修后,他们已是第三次特意赶来。

图片

陈奶奶说:“经常过来,我碰了两次闭(关门)。这次知道刚刚开张,我就赶来了。我点了一个炸猪排、一个罗宋汤、点了个沙拉,口味都是蛮好的。”

图片

除了经典名菜

炸猪排、罗宋汤、葡国鸡外

餐厅还推出了许多创新菜

比如有西班牙猪肋排、炭烤海鲈鱼、

奶油节瓜汤、精选色拉等

价格方面的浮动也不大

据新利查西菜馆总经理毛俊杰介绍,这次略微涨了1到2块,主要也是考虑到食材品质提升了,比如炸猪排的厚度就厚了不少。

图片

图片

目前店里有好几个团购套餐,有不同的优惠和折扣。

图片

新利查西菜馆是上海的一家老牌西餐厅,目前上海有两家店。新利查的营业执照上写的成立日期是1982年,不过据工作人员介绍,新利查是1981年正式营业的,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历史,其前身为新利查番菜社——新利查番菜社早在1918年4月13日就已开业,地址在广西路和四马路(今为福州路)路口,当年报纸还有刊登开业公告。

图片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海燕、凯歌、东海、德大、红房子等都是响当当的西餐厅,去那里吃上一顿饭,可是一件时髦事。而和传统西餐不同,那里的不少菜品都是上海人自己琢磨出来海派西餐,就是将西式的餐饮与中国文化融合,加入适合上海人的口味,造就了独特的“海派西餐”,它甚至是很多“80后”对于西餐的第一印象。

图片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还是上海人约会、聚会的首选地之一。在沪语作家胡宝的记忆里,2000年新世纪,新利查的西餐对小青年约会来讲,性价比很高,这家店可谓是“谈朋友”时的味道。

如今,上海滩上的环球美食数不胜数,其主厨、主理人更是来自世界各地,带来最正宗的风味。

图片

但对于上海人来说,“海派西餐”早已成为了一种经典和时尚,而新利查西菜馆的焕新回归,不仅赋予了老字号餐厅新的生命力,更是上海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力体现,未来也将给更多新老食客带去他们的专属回忆。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