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火出圈”的短视频,原来取景地就在闵行
今日闵行2024-01-08 10:24:38

一支歌曲《稻香》的短视频“火出圈”了,主唱不是周杰伦,而是笛子、中阮、古筝等中国传统乐器。

2023年12月,这条视频在小红书、B站、微博等媒体平台收获了一大波点赞转发,并登上了上海城市形象资源共享平台IP SHANGHAI的首页推荐。

“上头,有趣,也不知道为了看完还是为了听完,就完播了。”

“离中心城区最近的都市田园,和美静谧好风光,温暖疗愈了这个冬天。”

被一众网友评为“直击心灵般美好”的风景,正是位于闵行区浦江镇跃进村。

打动人心的金色风景

图片

“垂下了头的金色稻穗,飘着清甜的稻香。”这是团队第一次户外拍摄,团长陈曦印象最深的就是稻田,“闭上眼睛,耳旁只剩下虫鸣和风吹过稻穗的声音。”

2023年9月,在浦江镇文体中心的帮助下,团队数次来到浦江镇采风,包括浦江郊野公园、夕阳下的闵浦大桥、浦江镇乡村稻田、连成片的粉黛乱子草……

当导演林泽钦来到浦江镇的跃进村时,他一眼就看中了这片富有野趣的稻田,那时候还是绿油油的一片。10月初,着手拍摄准备,10月11日正式开机,稻田已经一片金黄。

图片

拍摄现场,乐手们在稻田奔跑的画面,陈曦记忆犹新,金色的落日充斥着画面的每一角,“浦江镇真的是一个离中心城区最近的都市田园。”

其实,早在2023年初,陈曦无意间看到一条关于浦江金色稻田的短视频,就萌生了来浦江镇做外景拍摄的想法。

“我们做视频的初衷,就是寻找大多数团队成员都喜欢的音乐,和一下子直击心灵的美好风景,把我们认为美好的东西分享给大家。”

来自童年的温暖力量

图片

对于许多80、90后来说,歌手周杰伦是童年记忆的一部分,《稻香》更是如此。

“在我情绪低谷的时候,这首歌曾带来慰藉和鼓励,是非常有温度的作品。”导演林泽钦选择这首歌,正是看重作品的“温暖力量”。

编曲王正吉的童年回忆也有《稻香》,他选择尊重作品本身,用轻快的配器描绘夏天,“只在间奏部分加了一点旋律变奏,希望大家能听出轻松愉悦的感觉。”

清亮的笛子为主旋律,古筝和笛子交相呼应,一个是长线条的乐器,一个是点状音色的乐器,很有对话感。中阮提供和声支持,没有旋律,却很重要。

图片

“笛子音色透亮直击人心,适合作为主旋律,古筝和中阮的音色比较浑圆,在少量主旋律和伴奏之间来回切换,会让整首曲子更加饱满丰富。”中阮乐手黄洁颖说道。

打击乐大家庭中的非洲鼓,果壳音束,镲片等少量氛围打击乐器也在其中。非洲鼓负责律动,是曲子的骨架,也是团队的灵魂,其他氛围打击乐器则作为模拟天地间自然产生的声音使用,比如风吹过稻田的声音。

国风乐团✖ 宝藏浦江

打击乐手袁玉、中阮乐手黄洁颖、竹笛乐手高雅、古筝乐手俞辰瑶都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年轻的他们加入了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上海本土国风乐团“自得琴社”,组成了青年团队“宫商管鲤”。

图片

2023年,自得琴社与浦江镇多次探讨交流。双方计划将在浦江镇开展青少年传统文化普及、传统器乐艺术演出、针对浦江文化内涵开展艺术创作等一系列合作。

此次拍摄中,浦江镇提供了大力支持,从拍摄协调到停车、查看天气等,均做好保障。在视频创作方面,将全部的创作空间留给团队。

浦江镇表示,希望通过双方合作将浦江镇优秀的乡村景色带给观众、带给游客,让更多的人通过乡村疗愈心灵,感受美丽,了解宝藏浦江。

视频取景在浦江镇跃进村、联民村交界处

具体位置:东至滨江道、南至联跃西路、西至晚霞路、北至浦放路

图片

这片区域有成片的稻田,每年5月春季播种,9—10月水稻成熟,尤为好看,推荐在此期间前往哦!

(图片由“今日闵行”授权)

作者:宋诗清 浦小江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