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上海姑娘记忆里的黄河路:有面子,有生意,有团圆
澎湃新闻2024-01-07 16:38:00

《繁花》中的黄河路。图源:“《繁花》主创揭秘黄河路传奇故事”视频

浓稠的“上海腔调”,霓虹招牌之下,黄河路上的江湖儿女被拉入时代浪潮中。《繁花》剧里每一个角色,很多上海人都能对应上自家弄堂里的人物。

看到王家卫镜头里的繁华上海,上海姑娘火月和管琳翻箱倒柜找出儿时照片,分享着她们记忆中的黄河路。

管琳的照片里,她烫着和剧中老板娘卢美林同款的卷发。还有父亲当年下海做生意的照片,他是管琳记忆中的“宝总”。

在“80后”火月眼里,黄河路上的生意人浮浮沉沉,电视剧拍的是黄河路,其实就是那个时代上海滩的缩影。

记忆很深,但不愿再回去

火月在黄河路长大,在她记忆里,90年代的上海是生机勃勃的。

工薪阶层很难理解,有的人工资一个月才几百,衣服就要穿梦特娇,香烟要抽万宝路,一个大哥大2万块。黄河路上谈生意的老板给小费出手就是百元大钞。

1991年,火月十周岁,父母在黄河路的饭店给她摆了几桌。那时她妈妈的月薪才500多元,爸爸还是辞职的无业游民。

91年火月十岁生日,在黄河路上办了几桌。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受访者提供

但火月的父母很敢。有一次,她的爸爸打麻将“赢麻了”,一高兴,当天就带她去中百公司花700多块买了一辆自行车。“很难想象吧,那时他们一场麻将输赢就已经上千了,一台面的钞票。”火月说。

那时候,火月的妈妈很喜欢给她穿一件大红色的翻领夹克,“口红涂好,额头点好,面孔也是两摊大红。”

家里的大人们都有双面呢大衣、踏脚裤、皮夹克等时髦单品。她的姆妈、嬢嬢、阿姨,人手一条踏脚裤,上身搭配夹克衫或大衣,装扮颇为讲究。

蓝衣服是火月的妈妈

一张照片上,火月的妈妈和自己的小姐妹穿着时髦套装。火月自豪地指出,“蓝衣服是我妈,黄河路喇叭花”。

服饰业的兴起,也带动上海一批人致富。她回忆,1989年,最早牛仔裤就在青海路服装市场做,大衣要晚两年。那时候七浦路还只是小商品市场。

她眼看着街坊邻居发家致富。邻居中间,第一批做牛仔裤的“发了”,紧接着,第一批做呢大衣的“发了”,第一批买股票的也发了家。唯独她家没发。

火月至今印象深刻:家里阁楼上堆的是人家抵债给她爸爸卖不出去的人造棉裙子,堆成小山,晚上睡觉都要爬进爬出。

“跟宝总没得比,我爸纯属小打小闹。”火月说,她的爸爸也做服装生意,外面批发货回来,换个标签,然后出去倒卖。若卖得好,就去绍兴柯桥进料子自己打样生产。不过,想要有一款两款卖得红火,那是千载难逢的。

火月的妈妈,“黄河路一枝花”,双面呢大衣+踏脚裤。

火月说,这是眼光问题,也是命。当年为了让服装在徐家汇的第六百货上架,她爸爸要想尽办法打点关系,柜台好不容易进去了,还要讨好营业员,“天天像菩萨一样供着”。

生意难做,她爸爸还经常会把别家销量好的款式买来,打板生产好,再让妈妈带着自己去店里退掉。火月很不喜欢这种事情,因为每次人家脸色都很难看。她的爸爸总是一副腔调:“妇女儿童出场,人家面孔难看归难看,退还是会给你们退的。”

童年是有滤镜的,人的记忆总会过滤苦难。要说现在愿不愿意回到黄河路,火月是不愿意的。

上海石库门的住房条件离不开刷马桶和倒痰盂。火月生活过的黄河路,就是宝总穿过的一条条弄堂。这家在刷痰盂,那家在烧饭,是她长大后过滤不掉的难。“全上海石库门都如此,葛老师大房东要倒,钢琴老师,美术老师,包括玲子都要。石库门里72家房客都要,只是导演没拍出来而已。”

火月现在住在金桥,住房条件改善很多。看了《繁花》,火月像掉进岁月的“米缸”。这波回忆杀让她感叹,“真的要感谢编剧感谢王家卫,我们黄河路回来了。”

她在网上搜寻黄河路的老邻居:“黄河路原住民,有认出来的老邻居,我们至真园碰头”。

现实中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黄河路,灯牌林立。图源:“魔都一瞬”视频

在黄河路上可以结识商业伙伴,积攒人脉

管琳对黄河路的记忆有股票,有面子,有生意,也有团聚。

最早,管琳的爷爷在银行工作,她的爷爷几次跟她爸爸提起股票,看着好势头,让他一定要去买认购证,但她的爸爸不为所动。直到一次他们家去黄河路吃饭,老板娘和客人茶余饭后的谈资都成了股票,爸爸才慌了神。

试水股票便从这里开始。那次,黄河路上的老板娘问她爸爸:“管总,股票买了伐?”管琳的爸爸说,没有。但吃完饭,爸爸在回来路上,已经打算赶紧把认购证买了。

股民老吴正在展示当年的“股票认购证”和“股票账户”。来源:上观新闻(2010年12月13日摄)

据上观新闻报道,1992年1月19日,上海首次发行“股票认购证”,供应期至当年2月1日截止。这年的“股票认购证”每份收费30元,摇号中签才能认购股票。

管琳记得,当时爸爸的运气并不好,中签概率极低。“爷爷买十张还中一个,我爸买了很多,只中了三个。”她印象中,排队认购的时候,有人拿着大哥大,看着有腔调,别人就会凑上来问,你买多少张?

如果没有摇中,这些纸当时就跟“废纸”一样。号码是连号的纸,因为像支票尺寸大小,管琳和同学会把这叠纸带到学校,假装是支票,然后在上面写字,假装开支票送给别人。

管琳小学读的上海民办私立学校,班里有好几个同学的家长在黄河路开饭店。她回忆,同学家长的打扮和剧中李李一样:穿的布料很滑,戴个金丝边的眼镜,很江湖气。不仅如此,有的人还烟不离手。

管琳的爸爸做运输生意,同时也炒股票。那阵子,有比较重要的客人,就会去黄河路请客吃饭。

那时黄河路上的饭店一楼面向散客,楼上构造以包厢为主。老板娘经常会用上海话招呼客人:“ 侬跟吾去隔壁包房喝杯酒,”老板娘也会带客人去其他包厢敬一轮,非常八面玲珑,意思是让客人在吃饭之余,多结识一些商业伙伴,积攒人脉。

当时消费很高,吃一桌饭基本不低于1000块,还不能刷卡。管琳记得,她爸爸总是准备两摞钞票放在口袋,当场现金结算。

2023年12月28日,苔圣园。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图

每到春节,黄河路上更热闹。老板娘看到老客人带着小朋友来了,一进门红包就先塞到小朋友手里。上小学二三年级的管琳打开红包一看,200块。而且走到每家门口,看老板娘都在发。她也不懂事,想每家店就进去拿。

后来被爸爸劝阻说:“侬今朝拿几只,我就要‘还’多少出去。”她才知道,拿了红包要还人情还回去。

她印象里,黄河路非常繁华,有很大的霓虹灯,只是门口拉客没有那么离谱。一条美食街上一定有几家精品店,卖衣服特别贵。去黄河路吃饭的人都要面子,带女朋友或红颜知己,对方可能会“敲竹杠”,让男方在店里买东西。“而且他们不会讨价还价,老板娘们都吃足了他们的心态。”

93年左右,管琳一家在黄河路上家庭聚会

管琳的爸爸的生意做大了,家庭聚餐,时不时要去黄河路。去的多了,感觉路上的人都认识他,就像“宝总”一样。

卖香烟的人也知道管琳爸爸要买什么烟。他们拿着木头箱子站在马路边,看到老顾客,就会说“我到里面去拿给你”,然后去旁边的弄堂里取货,不敢卖假烟。

管琳一家三口

家里人出门都有自己的派头。女性长辈去黄河路吃饭一般要烫头。“吃饭不烫头是不可能的。”管琳妈妈比较考究,不仅自己精心打扮,还给女儿“穿金戴银”。

管琳都是戴妈妈的戒指,戒指很大,妈妈就用红绳子绕很多圈,让直径变小。此外也会带她去理发店,烫一次性卷发。头发回去要洗很久,管琳自己并不喜欢。

一大家子去饭店,一般都是在包厢。老顾客说明庆祝的来意,老板娘就让厨房把菜配好。几道招牌菜必须有,甲鱼、蛇肉很流行,有了这些,这一餐才上档次。

渐渐地,管琳后来很少去黄河路了,她觉得此处已不是当年模样。在管琳脑海中,黄河路永远是光彩夺目的,也承载着一家人的团圆记忆。

(文中火月、管琳均为化名)

选稿:朱燕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