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穿越时空,走进这座百年纱厂
上海杨浦2024-01-01 17:07:21

跟随区图书馆

“百年风华杨浦印记”

线上展览第二期

感受上海杨浦百年纺织工业的

发展历程吧!

上期回顾

跟随这个展览,走进杨浦百年纺织工业

上海近代纺织工业建筑遗产沿城市水路交通线——黄浦江和苏州河呈带状分布,百年工业博览带南段尾端,一座占地约12万平方米的砖红色园区就是裕丰纺织株式会社旧址,原为国棉十七厂,也就是今天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本期将通过了解这座百年纱厂的历史沿革,一同探索杨浦滨江的工业之美。

图片

图片

杨浦滨江工业之美

历史沿革

国棉十七厂是一家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大型纺织企业,在不同历史阶段都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国棉十七厂位于杨树浦路2866号,前身为日本大阪东洋纺织株式会社设立的上海工场。1921年筹建,翌年开出第一厂,定名裕丰纱厂,有纱锭24000枚。

1924-1932年设第二厂-第四厂。1935年设第五、六厂,厂区延伸至杨树浦路以北,至此规模基本稳定,拥有纱锭191400枚、线锭49648枚、织机2996台;并于1935年6月改为独立工厂,名称为裕丰株式会社。

图片

1940年黄浦江畔的纺织工厂分布图

1942年,裕丰纱厂接受日本东洋株式会社大曾根的毛纺锭35105枚,开始兼营毛纺。

1943年,日本军部因需废铁制造军火,下令裕丰纱厂捐献废铁。厂方拆除一、三及五厂部分机器交日军军部。1944年10月至1945年7月,盟军曾三次轰炸裕丰纱厂。每次遭袭后,裕丰纱厂均能组织修复并重新投入生产。

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政府经济部苏浙皖区接收裕丰纱厂。其被接收整修后逐步恢复生产,当时的设计能力为纱锭117860枚、线锭24432枚、织机2822台。1946年1月裕丰纱厂改由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经营,3月正式更名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十七纺织厂。

图片

1946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接管裕丰纱厂周年纪念合影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市军管会接管了上棉十七厂,将其名称定为国营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国棉十七厂的称呼由此而起。当时,全厂拥有纱锭97000多枚、线锭20000多枚、织机2700台、职工5500名。

2007年,其在厂职工共计2800人、农民工500人。2007年3月,国棉十七厂成立86年后正式告别上海,生产设备全部迁往江苏大丰,人员分流,场地空置。2009年9月,国棉十七厂的改造工程正式开始。2010年5月杨树浦路以南的一期工程完工。2011年6月同样位于南区的二期工程施工结束,并更名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于2011年年底正式开业。同时,位于杨树浦路以北的北区改造工程正在进行。改造后,纺织工业的重要产区以全新的面貌示人。

建筑遗存

国棉十七厂留存下的大量锯齿形屋顶厂房和办公楼等建筑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厂区内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总面积达76000平方米。

从建筑形式上,厂房采用了纺织工业的标准形式—锯齿形厂房,这种屋面在需要天窗采光却又不想室内有直射光的厂房中有着较大面积的运用。

从建筑结构上,厂房采用砖混木屋架结构,部分位置采用钢支柱,是这类厂房在沪早期的通行做法。

从建筑的层面,充分彰显着国棉十七厂历史建筑的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

图片

20世纪八十年代的定海桥地区,右上角是国棉十七厂,现在是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撷英荟萃

国棉十七厂处处流露着深刻的历史记忆。

1925年,拥有5000多工人的裕丰纱厂就有4000余工人参加了“五卅”运动。

1927年,共有裕丰纱厂的400多名职工参加了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

1949年解放军接管国棉十七厂当天,该厂人民保安队就协助解放军向驻守复兴岛的国民党残部进攻,迫使其投降。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国棉十七厂的职工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

抗战胜利后,上海失业人数迅速增加,物价上涨,大批工人生活困难。1946年2月,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上海47家棉纺织厂13万职工大罢工。

图片

五卅运动中上海社会各界群众举行总示威

在国棉十七厂的历史上,众多的产品都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国民政府时期,“龙头”品牌成为十七棉的传统品牌。1960年十七棉成立精梳车间,其生产的大鹏布远销瑞典及我国港澳地区,在困难时期为国家出口创汇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2年十七棉开始生产睛纶针织用纱,成为全国第一家生产棉型腈纶的企业。

1982年和1984年龙头牌针织纱与华达呢被评为国家银质奖。

图片

1958年10月17日,宋庆龄视察上海国棉十七厂,和工人一起在食堂进餐。

图片

20世纪90年代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大门

1987年,十七棉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1989年,获得纺织工业首批“国家一级企业”称号,同年在全国五十个利税大户中名列第十,居全国纺织企业首位。

1992年,被批准改制为龙头股份有限公司。无论是从企业规模、历史地位还是从工业建筑遗存、企业人文方面考量,国棉十七厂都可以作为历史悠久、价值很高的优秀近代工业遗产。

图片

1953年国棉十七厂当选纺织工业全国劳动模范及上海市劳动模范合影

图片

20世纪90年代上海第十七棉大门、厂房和宿舍

蝶变新生

清水红砖的外墙,既保留了上世纪20年代老上海工业文明的历史年轮,又融入了当代时尚的审美元素。从百年纱厂变身时尚新天地,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涅槃重生”。如今,在上海国际时尚中心,长鸣的汽笛,在上海黄浦江畔响起,回荡在锯齿形红砖墙间,虽然发电厂烟囱已不再飘起袅袅青烟,但却被作为工业文明遗址,锯齿形工业建筑群继续保留至下一个百年。

图片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风光掠影

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料来源于纺织博物馆馆藏资料及网络,版权归原著者所有。

作者:杨途
选稿:潘馨仪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