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到北方手机被冻关机怎么办?专家支招
上海静安2023-12-31 16:13:10

近日,一条“完了,南方手机适应不了北方温度”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事发地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视频中,一南方游客前往手机维修店求助于店主。
店主解释道,这是由于哈尔滨温度过低,手机掉电属于正常现象。晚上零下二十八九摄氏度,在外面玩一会儿手机,突然啪一下就黑屏了。他热心向该游客支招,可以给手机贴一个热贴,并把手机放衣服内兜。
低温时手机确实会被“冻蒙”吗?如何做才能帮手机“抗冻”?就此问题,12月28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全渠道终端运营中心主任樊舰平,为广大读者和网友们进行专业解答。

图片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全渠道终端运营中心主任樊舰平接受采访


有一种冷叫“冻到关机”
12月25日,一条“完了,南方手机适应不了北方温度”的视频,引发全国网友们的共鸣。
其实,对于东北、内蒙古等北方寒冷地区的智能手机用户来说,“手机被冻关机”不是新鲜事,近年来已曝出过数次。
“焐热了也没反应,还以为坏了,回去插了电源才复活”“一冻,电就掉没了,靠着一身正气贴身暖手机,捂一会拍几张捂一会拍几张”“去超市买饮料结账发现手机冻关机,站超市门口用人家充电器充电等着付钱”……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网友们调侃的段子层出不穷。

图片网友吐槽手机电量掉得太快(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除了被冻关机外,还有许多网友反映,手机还出现了电量迅速减少的情况。网友“红碱绳”说,“挺费解的,下了公交车,手机32%的电被冻关机。回到宿舍,接上电源开机变成87%。”
手机正常工作温度0~30℃
“手机的正常工作温度是0~30°C,在极寒天气下,手机被冻关机现象确实存在。”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全渠道终端运营中心主任樊舰平介绍道。

在网络平台,有网友们建议,去北方旅游前,最好换部新手机。这个建议可行吗?手机是否耐冻,跟新旧程度、使用年限关系大吗?在樊舰平看来,两者并无太大关联。手机能否正常工作跟使用环境更为密切。

图片


手机为什么会怕冷?樊舰平解释道,手机主要靠锂电池来供电,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充电的时候,锂离子从正极晶格出来,穿过电解液隔膜到达负极,嵌入石墨层间。工作放电的时候,锂离子从石墨负极层间出来,再回到正极晶格里。在寒冷的气温条件下,电解液阻力加大,电池正负电极的离子扩散性变差,锂离子活性逐渐降低,电池放电能力就变弱。这时手机很容易自动识别为没电,自动关机。一般而言,一旦温度降到零下10°C,智能手机的屏幕就开始变暗,进入低电量状态。到了零下20°C,几乎就不能开机了。零下30°C时,屏幕和电池都不能使用。
对于网友吐槽的手机电池掉电迅速的问题,樊舰平认为,这并非正常现象,比较少见。电池充电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电池内部的化学能,使用过程是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后再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电能通过传感器来发现,数据通过传感器来判断。这个交换过程对温度比较敏感,在极端温度情况下,传感器有可能出现判断上的失误。
这样做可帮手机“抗冻”
极寒天气下,如何保证自己的手机正常使用?樊舰平建议:

一是避免手机直接暴露在室外。温度较低时,最好将手机放在贴身衣兜里或者放在口袋、背包等相对温暖的地方,尽量不要直接使用手机通话,最好使用耳机通话,避免出现死机的现象;
二是控制好温差,避免骤冷骤热。温差过大,会形成冷凝水,造成主板等零部件受潮,导致死机甚至无法开机现象,所以如果手机冻关机了,可拿到室内待暖和一点后再开机;
三是贴静电膜。冬天干燥,手机放在衣兜里容易摩擦产生静电。极端情况下,静电甚至可能会击穿手机屏幕。
那么,眼下流行的给手机贴热贴防冻的方式是否可取?樊舰平认为,这确实是可行的办法。


选稿:刘佳韵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