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对话区委书记|拿出最宝贵的资源,世博黄浦片区让科创回归都市
澎湃新闻2023-12-18 17:42:29

“上海城市发展到今天,也需要在最核心的区域拿出最宝贵的资源来做科技创新。”

——黄浦区委书记杲云

主题教育进行时,上海各区如何直面矛盾,办实事,解难题?

2023年12月,上海大调研·澎湃新闻携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共同推出《2023 对话区委书记》系列融媒访谈,本期对话黄浦区委书记杲云。

站在世博黄浦片区的彩虹桥上,东面南浦大桥,北对中山南路,西望卢浦大桥,南眺黄浦江。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世博黄浦片区的基本面貌。

世博黄浦片区,是世博会地区最后一片尚未整体开发的区域,也是中央活动区黄浦江沿线最后一块“大衣料子”。2023年9月,上海市黄浦区宣布在世博黄浦片区建设“中央科创区”,吸引全球科创资源,发展科技新兴产业。

这片寸土寸金的土地应如何开发?在上海众多的科创园区中,“中央科创区”的定位如何?又将打造哪些功能、形成何种特色?

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在黄浦世博滨江,世博会博物馆、国际乒联博物馆、中国船舶馆等一批文化博览设施早已为市民所熟知,同时,近年来,相应的商业办公配套也在持续发展。事实上,在正式规划中央科创区之前,黄浦已在有意识地寻找前沿科技企业。

杲云在脑虎科技公司

12月11日上午,在位于博荟广场的脑虎科技公司内,一场员工讨论会议正在公共空间开展。脑虎科技,是一家通过柔性脑机接口技术来保护及探索大脑的生命科技公司。脑机接口,现在被认为是最前沿科技里的一类传感器,将生命科技和信息科技相融合,用于重大脑疾病的诊治和重要的脑科学的研究。

这样一家前沿的科技企业,为何选择落户上海黄浦?

“上海有三大战略先导产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我们脑机接口恰恰好就是在这三大产业的一个交叉点。”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脑虎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陶虎表示,同时,脑机接口是一类新的微电子的技术,它需要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我们希望在一个这样的新兴领域,有很多新的社会资本,以及社会力量和医院的支持。”在黄浦,三甲医院林立,金融服务业特别发达,融资便利。“脑虎其实成立的时间不久,但是大概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我们融资的体量在整个行业都是最高的。”陶虎说,加之黄浦是上海的一个名片和中心,对于团队的招募、招聘以及吸引高端人才也有很大的优势。

对此,黄浦区委书记杲云也表示,“因为我本身也是做科研(出身),我一直在跟大家讲,做科研是什么呢?就是要把精力放在你的实验室、你的工作岗位上,这样才能做出一些创新的实验成果。如果科创园区跟科研人员的生活很远,有时他们可能需要被迫中断自己的实验或工作,把很多精力都放在路上。如果我们在中心城区,并且交通、商业配套非常好,就可以让科技人员把最好的精力放在工作岗位上。”

不过,对于一家科技初创企业来说,租赁中心城区的5A写字楼办公室,意味着不小的成本,这一问题又如何解决?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布局高新技术产业,也觉得通过一定的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能够加快这些科技企业进行集聚。”杲云说,“黄浦原来有一个最大的不足,就是商务成本特别贵,所以我们在引入科技企业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开办费的支持,降低企业进入的门槛。如果把门槛降低,同时配套做得好的话,很多科技企业还是愿意过来。因为对科技企业来说,区域的综合效应能够体现出来。”

当科技企业选择黄浦时,黄浦显然做出了“双向奔赴”的回应。

对于区域发展而言,“算账”是一门学问。“我们讲的算账,到底算小账还是算大账,算小账就看眼前,也就是‘什么来钱快’。打个比方,把这么好的资源做成住宅的话肯定是来钱快。”杲云坦言,“但是呢,我们往往要考虑算大账、算长远账,也就是未来能够持续给一个区域带来效应的是什么。那么我们觉得,科技创新应该是一个区域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科创回归都市

世博黄浦片区经过往东拓展,整个区域约为1.92平方公里。其中没有开发的土地,现在约有50多公顷。在这样一片宝贵的成片区域中,为什么要做中央科创区?又将如何具体打造中央科创区?

在世博滨江大厦,杲云介绍,“我们参考了一些世界级城市的发展轨迹。比如纽约,在它最中心的曼哈顿地区,紧邻华尔街跟百老汇,专门做了曼哈顿的科创区。又比如伦敦,在金融城的边上,沿着泰晤士河,专门做了伦敦的硅环岛科创区。这些世界级城市,这些年都经历了科创回归都市中心的趋势,我们觉得黄浦也应该顺应这样一个发展趋势。”

“上海城市发展到今天,也需要在上海最核心的区域拿出最宝贵的资源来做科技创新。”杲云说道。

按照目前的规划,“中央科创区”范围北至中山南一路、南至黄浦江、西至鲁班路、东至油车码头街,范围总面积192公顷,将以数字科技、生命健康两大产业作为核心产业方向,并以科创服务业作为重要产业支撑。

中央科创区

核心节点方面,将结合世博会彩虹桥周边核心区域,打造“塔”“虹”“眼”。“塔”即顶科未来塔,是顶科人群的创造居所;“虹”即创造彩虹,结合彩虹桥的保留进行活化利用,建设联通核心街坊的空中绿廊和精彩的廊下空间;“眼”即在彩虹桥南侧打造的创新之眼,结合三处船台的保留,将滨江公共空间与科创服务、文化建筑相互融合,承载更多元的展览和文旅休闲功能。

“我们希望未来五年,中央科创区的基本雏形能够建设出来,十年能够把整个区域打造好。”杲云说。

中央科创区

产城融合的“最佳实践区”

从世博滨江大厦走出,初冬的活水公园里,金黄色的银杏叶铺满了道路,远处掩映着一座老建筑,有市民正在做晨练。在附近,还有不少餐厅和咖啡厅。

这一片小天地,折射出了中央科创区未来的可能性。

杲云在活水公园

“工作的时候,有很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要生活的时候,又有很好的配套服务。”杲云表示,这样产城融合的环境,便是中央科创区追求的目标。“在这样宜居、宜商的环境当中,人更愿意交流,企业之间也更愿意交流。”

杲云介绍,早在世博会举办时期,专家、学者便一起探讨未来城市的模样,把绿色低碳、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整个园区的规划和设计当中,打造了“最佳实践区”的概念。如今的世博黄浦片区正以当时的愿景作为模版,再不断去放大和完善,最终,中央科创区将成为当年梦想的“最佳实践区”落地的场景。

筑巢方能引凤。值得一提的是,不远处,配套的人才公寓也已基本建成,它们主要服务于黄浦区科创企业人才的需要,明年便可向人才开放。杲云希望,把区域最好的资源留给科研人才。

中央规划区的“落子”,将为黄浦区带来什么?

“在大家的心目中,黄浦的金融服务业、商贸服务业、专业服务业非常发达,但是这些还不够,我们要打造另外一张名片,就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应该是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调研中,杲云不时地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他希望,通过中央科创区的打造,进一步提升黄浦产业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作者:李菁
选稿:郑闻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