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沪苏浙皖冬至吃羊指南
上海虹口2023-12-26 10:15:47

天一凉,吃羊的心就开始蠢蠢欲动。提到羊肉,总会先想到北方,殊不知在长三角地区,人们也吃羊成瘾。

沪苏浙皖四地羊肉做法繁多,一起来一次御寒又滋补的长三角寻味之旅吧!

图片

红烧羊肉

红烧羊肉是经典菜式,浓油赤酱极具江南风格,红亮的色泽很能挑起食欲。轻轻咀嚼,松软的羊肉又微微滋出一点汤汁,味道咸甜适中,浓郁香醇,肉香充斥着味蕾,吃着吃着便微微冒汗,冬日的冷寂早已被抛之脑后。

图片

白切羊肉

白切羊肉是常见的冷盘,煮好的羊肉放凉,皮、脂肪、瘦肉各具口感,肥的柔嫩、瘦的紧实,直接蘸酱油吃就好,一些店里还会有自制的油辣子搭配。

图片

羊肉汤

淮南羊肉汤是当地一绝,它以上等羔羊为原材料,天未亮便开始熬制骨汤,直到当天最后一碗汤卖出,中间从不停歇,为的就是汤中不兑一滴生水。其间,师傅会陆续将洗净的山羊龙骨放入锅内,只放盐,不放任何辅料、调味料,老汤渗入新汤,酝酿出“羊”的本真风味。一碗羊汤下肚,汤味香辣、浓而不腻,肉质细嫩、不腥不燥,把全身的毛孔都打开了。

图片

羊糕

羊糕是冬天特别的菜式,可以简单理解为“羊肉皮冻”。羊腿肉熬足时辰,拆碎铺进盘中,浇上浓郁的羊汤,经过自然冷却凝结,切片上桌,就会变成一块块剔透的羊糕。糕冻嫩滑,不松不散,到嘴中释放出浓郁香气,因为用的是腿肉,紧实有嚼头,搭配酱油或醋,就是很好的下酒冷盘。

图片

酥羊大面

酥羊大面是浙江嘉兴与湖州一带的传统名吃。碱水面焯水,加入羊肉的半凝冻卤汁中,再加入带骨的红烧羊肉块,此时不要加水,要干挑的才够味。江南冬天湿漉漉的心灵,全靠这一碗面才能治愈。

图片

羊杂汤

乳白色的汤底带着浓浓的羊味,筋道的肚丝,爽口的黑肺,弹软的羊肠,脆生的心管,不同口感、不同韧劲的羊杂在口腔中接连碰撞,香气充盈在唇齿之间。如何开启温暖的冬天,便有了妥帖的答案。

图片

扎羊

扎羊是浙江温州瑞安当地的一道特色冷菜。选用优质山羊肉加调味料腌制一小时,再裹上浸渍过的咸草皮,放进卤汁中静置。尽管是冷盘,但羊肉肉质鲜美,鲜味在口中溢满,让人难以忘怀。

图片

风干羊肉

风干羊肉色呈酱紫,肉质松酥,干香醇厚,味美而不膻,食之颇有回味。在安徽六安地区,每到农历年冬月,居民们有把羊肉风干的饮食习俗。将风干羊肉制作成锅仔,吃的时候,菠菜、千张、粉丝等是配菜,随吃随下。

图片

烤羊肉串

徐州烧烤在全国可谓数一数二,特别是在烤羊这件事上。烧烤师傅在火炉前一刻不停地忙活,猛火炙烤、小火催熟,一把盐、一把孜然、一把辣椒,滋滋冒油的烤羊肉串就可以端上桌了。咬一口油香迸发,脂香四溢,渗进牙缝间。

图片

“东乡佛跳墙”

“东乡佛跳墙”是苏南饕客津津乐道的传奇菜式。先把羊肉焖烧至软烂后拆骨,将去骨羊肉冷冻成羊肉糕,俗称“干板”。关键的一步,是用鲫鱼或黑鱼煨汤,再把羊肉糕加入鱼汤焖煮,加入青蒜提味。吃一口热腾腾的羊肉佛跳墙,羊肉特有的香气和鱼汤的鲜美一起霸占口腔,瞬间懂得鱼羊组成“鲜”字的奥秘。

来源:新民晚报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