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冷飕飕!动物咋过冬?和平公园Park Walk来揭秘→
上海虹口2023-12-24 15:26:01

严冬已至,冷风刺骨

和平公园的Park Walk

依旧热度不减

图片

图片

今天

就和小虹一起

跟随专业导师的脚步

探寻公园的冬日“小精灵”吧

图片

还记得不久前小虹介绍的和平公园“寻鸟之旅”吗(点击查看:白鹭做客和平公园!还有更多“住客”,跟着小虹去探寻→)?其实,和平公园自然中心一直在开展以探寻生物多样性为特色的自然观察活动。入冬以来,自然中心结合冬季气候特点和公园生态环境,围绕“节气上海”“城市公园观鸟”“动植物过冬智慧”等主题,开展了36场公益科普Park Walk(城市公园行走),带领约650组亲子家庭,体验公园内生态友好的共栖环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日前的一场Park Walk中,大家偶遇了身着栗色绒毛的大红蛱蝶。导师介绍,它们在沐浴阳光的温暖后,将找寻避风的掩体度过寒冬,这种行为称为成虫越冬。

大红蛱(jiá)蝶

图片

被紫色鼠尾草吸引的是咖啡透翅天蛾,它可以悬停飞行,常被误认为是蜂鸟。冬季来临前,咖啡透翅天蛾会钻入泥土中拱出一个空间并吐丝固定,在这里化蛹以待来年,这种行为称为蛹越冬。

咖啡透翅天蛾

图片

来到池塘边,白鹭在浅水区边踱步边用脚拨动底泥,在水草间寻觅鱼虾;走到竹林旁,不时能够遇到黄雀与黑尾蜡嘴雀等,它们是群居鸟类,会聚集前来饮水、觅食、休憩、嬉闹。

,时长00:10

几只刺猬也在和平公园安家,它们通常在夜晚出没,主要以蜗牛、蛞蝓、蚯蚓为食,偶尔在白天也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如果你听到灌丛里传出阵阵的窸窣声,那可能是刺猬在活动哦。随着气温下降,它们在泥土中挖穴筑窝,吃饱肚子,一觉睡到明年春季。

,时长00:43

自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和平公园内

还出现过不少其他“住客”呢

↓↓↓

黄鼬

图片

俗称黄鼠狼,是上海地区唯一的鼬科动物。身材纤细,行动敏捷,是捕鼠能手。夜晚,它们偶尔出现在和平公园的几个大型绿化带中,被危及生命时,会释放难以忍受的臭味自保,切勿招惹这种保护动物哦。

黑水鸡

图片

名字中有“鸡”但不是鸡,生活在水里但不是鸭,属于鹤形目。它们喜欢生活在水草密集的湿地中,夏季,可以在和平公园几处荷花、睡莲、芦苇集中的区域,见到它们筑巢并带着“小煤球”一般的雏鸟忽隐忽现。

小䴙(pì)䴘(tī)

图片

是体型最小的䴙䴘,善于潜水捕鱼,但不善飞更不善走,因而被俗称为“潜水小鸭子”“王八鸭子”等。冬季,它们毛色朴素,夏季繁殖期间会换上美丽的“外衣”。它们生活在和平公园湖面水域宽阔区域,一年中会抚养好几窝雏鸟。

黑长喙天蛾

图片

绝大部分的蛾是夜行性昆虫,但黑长喙天蛾却在白天出没。它体型小巧,飞行速度较快,后翅和腰间有黄色斑块。夏季,和平公园百子莲盛放,常能见到黑长喙天蛾在花丛间访花采蜜。

大腹园蛛

图片

正如其名,它有个大大的肚子,个头能长到冬枣般大小。在和平公园的灌木与低草间,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大腹园蛛能织出比人还高的大网,为了能迅速控制被蛛网捕获的猎物,蛛网既有可以黏住猎物的黏性网,也有专门用来爬行用的网。

近年来,虹口区积极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在和平公园提升改造中,不仅按照公园城市理念打造了“和平新八景”,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还充分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设置了鸭梯等生态友好设施,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图片

▲自然中心附近池塘沿岸设置了三具鸭梯,以便动物自如进出水域、饮水洗澡。

和平公园自然中心更是立足于成为“市民家门口的自然课堂与生态博物馆”,以生物多样性、低碳和公共参与为特色,持续开展各类生态科普活动和自然教育课堂,不断强化“公园+生态科普”“公园+自然教育”等功能,努力打造沪上亲子教育、本土生态多样化与低碳理念实践的示范点。

有兴趣参加活动的小伙伴

可以关注“虹口绿容”或

“自然补丁2023”微信公众号上

每月发布的报名信息哦

图片

你是否也曾在和平公园

偶遇过这些“小可爱”呢

欢迎留言告诉小虹哟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