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95岁大光明向你征集回忆,首家电影主题沉浸式餐厅也来了
上观新闻2023-12-21 10:00:15

关于大光明电影院,你有哪些珍藏的照片和难忘的故事?

1928年12月23日,京剧大师梅兰芳为大光明影戏院开张剪彩揭幕,“梅开光明”成为一时佳话。近一个世纪来,这家影院是上海人看电影的首选地之一,也是包容餐厅、舞厅、照相馆、弹子房等多种娱乐业态的文化综合体。

《梅开光明记》--大光明影戏院开幕报道

梅兰芳先生为大光明大戏院揭幕剪彩

12月23日,大光明电影院将正式迎来95岁生日,作为上海潮流文化和公共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百年影院又将迎来品牌焕新。随着相关空间改造,位于顶楼露台的餐厅将打造为全球首家电影主题沉浸式餐厅,邀请观众边吃边“拍电影”。

大光明电影院还与本报独家合作,于12月23日起面向全市征集大光明电影院老照片、旧物收藏、合影以及观众与大光明有关的故事等,这些珍贵回忆将以展览形式亮相升级后的大光明光影长廊空间。

“夜半”餐厅创新潮流玩法

从大光明电影院南京西路248号的侧门进来,能看到长长的光影长廊,一号厅里的大片声效不时隔着墙壁透出来,这里原本作为电影散场后的疏散通道,陈列着与大光明有关的历史和回忆。明年三四月,这扇侧门将重新打开,挂上“夜半”餐厅的新鲜店招,成为南京西路又一道亮眼风景。

大光明电影院大修改造后的外景

餐厅位于电影院的顶楼露台,观众可以在门口乘电梯直达,也可以沿着铺上红地毯的旋转楼梯一路走上去,更有仪式感。工作人员正在为楼梯上方布置胶片形状的吊灯,餐厅吧台上方还将装上投影天幕,播放电影主题内容。

“100年前的电影院是实现电影梦的场地,100年后我们用数字艺术来延续梦境。”大光明电影院工作人员介绍,“夜半”餐厅的名字取自原创音乐剧《夜半歌声》,将用电影和餐饮结合的方式丰富市民的文化夜生活选择。“虚拟人、电影圆桌元素等,将让顾客感受沉浸式体验,露台和公共空间会有音乐剧、话剧演出等,整体赋能影院创新融合发展。”

大光明与国内沉浸式光影龙头企业合作,为“夜半”餐厅定制了大量与电影元素结合的互动光影作品。“我们有两个主题,一个是电影美食旅行,以体验为主,针对商务群体;一个是电影拍摄之旅,以互动为主,针对年轻客群。”大光明电影院工作人员介绍,电影美食之旅有一条简单的故事线,飞机从上海起飞,经过多个国内外城市,甚至可以绕到外太空,最终回到上海。在旅行过程中,不同电影主题的菜品会被一道道端上来,菜品设计、上菜场景等都会融入相应电影元素。

“夜半”餐厅用餐氛围效果图

如果你不是社恐人群,接受拼桌组队模式,可以选择体验电影拍摄之旅,通过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的方式实现边吃边“拍电影”。电影拍摄之旅在基础故事脚本上借鉴年轻人流行的剧本杀玩法,包括编剧、分镜、演员、摄影、剪辑、调色等6至12个角色身份,每种角色都有不同的体验和任务。顾客入场后,需要抽取身份牌,并在上菜环节中完成自己对应的任务。

用餐时可以抽取角色身份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身份基本都是电影幕后团队,电影完片后,墙面上会像电影片尾字幕一样,出现全部剧组人员的身份和姓名。结束用餐后,还会评选最佳编剧、最佳剪辑等,领取相应奖杯,让参与者更有获得感。

大光明大戏院外景

“大光明电影院一直是一家文化综合体,电影是核心板块。我们希望能围绕电影元素做新的拓展,补充电影业态收入,维持一直以来的文化综合体定位,让大光明电影院成为永不过时的文化地标。”大光明电影院工作人员介绍,餐厅业态对大光明来说并不陌生。在大光明电影院的历史上,曾有人民饭店、多利川菜馆等餐厅入驻,2008年改造后,顶楼露台也是一家餐厅,此次升级前一直保留。

90年来容颜依旧

大光明电影院是一个承载了95年电影和城市发展历史,以及市民生活回忆的地方。这座文化地标建筑为三层结构,顶楼是一个600平方米的露台,正对着人民公园。大门上方写着电影院英文名字“Grand Theatre”的方形玻璃灯塔高达16米,内装三座大型500瓦反射灯,夜晚灯火通明。以前人民广场周围没有高层建筑,人们能在几公里外望到大光明的灯塔。

大光明大戏院投资人卢根

大光明大戏院设计师邬达克

其实,大光明电影院有新、老之分。大光明电影院工作人员介绍,1928年7月,潮州商人高永清与美国投资商合作,在静安寺路50号(现南京西路216号)建了大光明戏院,也就是“老大光明”。1933年6月,英籍华人卢根联合美商重建“大光明”,由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是典型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新大光明”建筑面积7902平方米,上下双层的放映厅拥有1900余个座位,还设有咖啡馆、弹子房、舞厅等消闲娱乐场所。1933年,大光明就安装了空调设备,在上海领先多年。

《申报》报道大光明开幕盛况的消息

大光明电影院也是上海少有的90年来容颜不改的文化地标建筑。“看着上世纪30年代的老照片,我们非常震惊,一楼大厅除了将木质座椅换成软座、调整了舞台空间外,双层结构、吊顶等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大光明电影院的工作人员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光明进行过两次大的整修,室内装饰材料更换较多。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的改建装修中,曾将玻璃灯塔4毫米厚的磨砂玻璃全部拆除,观众厅、休息厅地坪新做彩色磨石子地面等;在1992年的改建装修中,曾在入口门厅增加硕大的彩色玻璃,为适应录像带市场繁荣的需求,还增开了两个录像厅。

2008年初,大光明电影院在开业80周年之际启动新一轮整体修复工程,对外立面、进厅、休息厅及大观众厅进行全力修复,力图重现其上世纪30年代时期的风貌,同时适应现今影院发展趋势,增加了五个小影厅。

如今,一号厅有1365个座位,是沪上座位数最多的放映厅。进门大厅的天花板以24K金箔贴满,恢复了当年富丽堂皇艺术殿堂的效果,大理石地板上还留存了至今未能彻底解开的“邬达克密码”,吸引观众驻足。

大光明电影院影院大堂

大光明电影院1号大厅

大光明电影院2号大厅

上海老影院这么多,为何只有大光明可以容颜不改?在大光明电影院工作人员看来,除了影院自身品牌和邬达克建筑设计的影响力较大,也和影院业态的延续性有关。大光明电影院是上海少有的一直从事电影业态经营的老牌影院。在上世纪30年代,大光明是亚洲第一流的首轮影院,不少日本、韩国观众特地坐飞机来观看原版片。1939年,大光明还首创安装“译意风”同声译介耳机设备,将外片译成中文讲解,华裔影星卢燕就曾在这里做过“译意风小姐”。

大光明的“译意风”小姐卢燕

大光明戏院准备启用“译意风”设备时散发的广告

新中国成立后,大光明继续保持着电影业态方面的创新优势。1958年4月,大光明电影院改建成磁性4声道立体声宽银幕电影院,这是上海最早出现的宽银幕电影院,在这里放映了国产第一部宽银幕立体声片《老兵新传》。1985年,大光明又首先引进使用光学四声道立体声电影设备,成为上海第一座立体声电影院。

据《解放日报》1987年报道记载,大光明电影院当时每天迎送观众1万余人次,海内外电影艺术家都以能在这里举行影片首映式、见面会等活动为荣,来到上海的国内外游客无不想一睹它的丰采。1989年至1999年,大光明曾创下连续11年全国票房第一的纪录。

大光明宽银幕电影院开幕典礼

工人们在安装宽银幕

“放映收入突破二千万、回报社会公益专场”活动

第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大光明电影院举办

大光明电影院一直参与着上海人的文化生活,许多人第一部电影就是在大光明观看,约会、见朋友都会选择大光明。作家程乃珊曾写过,“那时最时兴约星期四晚上看电影,因为老上海的首轮影院通常每周四就换新影片。当然,约请看电影的必是如大光明等一流影院。”演员陈冲回忆,“儿时家中有个很漂亮的大姐姐,是自己一直羡慕的对象。大姐姐成年后,家人介绍男朋友,第一次约会就是去大光明看电影。”

如今,大光明电影院作为上海的五星级电影院,在保持高规格放映水准的同时,还放映众多艺术影片和公益场次,服务多元群体。大光明电影院工作人员介绍,大光明电影院观众年龄分布比较广,老年观众群体人次占比较高。今年春节后,大光明电影院在每周一上午推出29.9元的早鸟场活动,通过影院补贴的方式给观众放映新片。

电影《霸王别姬》首映仪式

日本著名女演员栗原小卷来访大光明电影院

大光明电影院举办的各国影展海报

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分会场布置

关于大光明电影院,你有哪些珍藏的照片和难忘的故事?大光明电影院现面向全市启动“一座影院一座城”老照片征集活动,向观众征集有关大光明电影院的老照片、旧物收藏、合影、故事等,观众可以原件或照片的形式,通过线下递交;发送邮箱grandthreatre@163.com;或拨打电话(021-63277011 联系人:陈老师)等方式联系大光明电影院(黄浦区南京西路216号)参与。

入选作品将作为重要展陈部分在95周年主题展览中以实物或数字化方式呈现,相关展览预计于明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在焕新后的大光明光影长廊空间亮相。


选稿:吴春馨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