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6小时沉浸式戏剧,有人7天“四刷”,这个地方火爆出圈……
上海松江2023-12-20 14:26:24

如果让松江区文旅局局长金冬云来推荐最佳文旅打卡点,那可能有点难——松江文旅业的“显眼包”实在太多了:沪上之巅生态宝地佘山、“漂浮”在水中的博物馆广富林文化遗址、上海方塔园、上海醉白池公园、云间粮仓……

书香之域,品味诗意生活

第一站,这位文旅推荐官带我们来到了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整个建筑外立面采用“书”“山”“琴”“乐”的造型,彰显松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秀美的自然山水风光。

图片

“这是松江新文化地标之一。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将松江区原文化馆、图书馆、文化资源配送中心进行整合,又引进云间剧院、云间会堂艺术展厅,集人文高度、艺术气息、文化品质、城市魅力于一体,为市民游客提供高品质的展览和演艺活动,补齐松江公共文化设施短板,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金冬云说。

图片

2022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一直受到市民特别是当地居民的追捧与喜爱。陆续引进的艺术展览和爆款剧目,诸如“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只此青绿”“战上海”“天鹅湖”“白夜行”等。很多松江当地人说,“不用去市区就可以看到高规格的演出,当然喜欢!”截至今年10月,头顶璀璨星河的云间剧院共计举办演出161场,接待观众近16万人次,被评为2022年度上海市文明剧场。

图片

进出云间会堂的很多市民游客可能不知道,这里还“藏”着一个十多平米的顾绣传承工作室。松江区顾绣传承人顾美珍正对着画稿,用劈成1/16的丝线,巧妙运用各种针法创造出以线代墨、栩栩如生的作品。这幅耗时2年的作品快要完工,顾美珍说,“最难的就是要耐住性子,忍住寂寞。”

图片

对于管理部门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金冬云直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依靠人、作用于人的活态传承文化。2006年,顾绣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松江便开展了针对顾绣的多项活动,不遗余力地将其打造成松江的闪亮文化名片。

体验是非遗传承的最有效路径。“松江目前有多个比较集中的非遗特色场馆,我们将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杜氏雕花楼打造为松江区非遗传习基地,还有以传播古琴文化为主的素园琴馆和去年刚开放的观鲈楼非遗工坊以及叶榭非遗体验馆等等,都免费对公众开放;非遗也在旅游中进一步增强活力,获得全新的内生动力。”

影视之都,体验别样人生

如果说在云间剧院看戏,是视觉的盛宴;那么在上海影视乐园,我们就亲身体验了“演戏”的乐趣。沉浸式戏剧《新世界·破笼之宴》于9月30日全新版本推出后,连演7场,观众人次同比增长316%,游客复刷率近15%,更有玩家7天“四刷”。

在金冬云看来,沉浸式体验的独特魅力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扩展为6小时的《新世界·破笼之宴》通过舞台布景、灯光音效、演员表演、互动等手段,融入悬疑、惊悚、爱情等多种元素,让观众在戏剧中体验别样的人生,无论是共享真实华丽晚宴,还是在庄园式剧场群中实景漫游,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都让观众倍感兴奋和满足。

图片

这部沉浸式戏剧爆火出圈的背后,让人看到了松江区影视产业多方面拓展。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外,松江共拥有19个影视专业拍摄基地及专业影棚、37个特色影视取景点,今年,上海影视乐园(车墩影视基地)入选2023年上海十大最佳影视取景地,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入选2023年上海最具潜力影视取景地。

图片

金冬云说,松江正在持续深化“影视之都”建设:“我们每年都会到北京、杭州、宁波等各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目前,在松江已集聚一批影视龙头企业,现有影视企业总数超过7800家,覆盖了影视创作、影视拍摄、影视培训、影视宣发等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基本实现影视全产业链发展。”

全域旅游,解锁文旅新玩法

如今来松江,既能去欢乐谷“狂飙”,又能在广富林访古,还能乡村露营……作为“上海之根”,如何延续并激活上海的千年文化根脉,同时布局符合游客需求的全域旅游业态,在金冬云看来是松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必答题。2019年,松江区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截至目前,松江区共有14家A级景区、3大历史文化风貌区、15家文创园区,共同发力,推动全域旅游体系更新迭代。

通过推动“旅游+”战略,松江全域旅游的空间已从最初的景点、酒店,拓展至社区、户外休闲、文化展馆、商业广场、交通枢纽,乃至沿街店铺和乡村等。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延伸,也是价值辐射面的扩大。

“冬季祈福18游•龙游九峰”活动已经开启,在这座山城连景、水陆联动的人文之城,你准备怎样解锁松江文旅新玩法呢?

图片

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推动“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

上海新闻广播联合中共松江区委宣传部,共同推出融媒访谈“松江·先锋之路”,聚焦人文松江。上海新闻广播FM93.4、话匣子FM客户端、视频号等融媒矩阵同步音视频播出。

选稿:潘子慧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