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穿梭在延安路上的71路
上海静安2023-12-18 10:06:54

延安路是上海解放后命名的。在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条路被称之为“爱多亚路”,之后,更名为“大上海路”;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被更名为“中正东路”;1950年5月,上海市政府将这条路更名为“延安路”。延安路的多次更名,折射出上海近代时局的变幻。而延安路上的71路,大概是我这辈子乘坐时间最长,次数最多,怀有特殊情感的公交车。

文|陆海光

穿梭在延安路上的71路

图片

▲上海公交71路上海展览中心站  

第一次坐71路,记得是在我小学一年级的暑假,父亲带我去江苏路电力职工医院看病。那时,71路车型如同解放牌卡车,单节车厢,车前凸起(用以安装发动机),像个大“鼻子”。到江苏路只需花5分钱;到延安东路外滩终点站的票价也只有1角5分。

图片

念小学时,学生都手头拮据。放暑假时,我和邻居小伙伴常一起坐71路到江苏路下车,然后步行到大世界,只是为了到大世界斜对面的一家纸品商店,买印刷厂裁切下来的边角料纸,1角钱可买厚厚一叠。开学后,我们用来做算术演算的草稿纸,铅笔打满草稿纸后,再用钢笔写。我们有时也步行到外滩,饶有兴趣地观赏黄浦江上来来往往的各种船只,那时,觉得黄浦江好宽好宽。

图片

我们还有条“逛街”路线,就是坐71路到静安寺,然后从华山路拐到南京西路。当时,静安寺前的道路中央有一口古井。长辈戏言,建寺庙时,是通过这口井运输木材的。路过这口井时,我总会天真地去看看井里有没有木头。

图片

▲静安寺 金兮敏 摄

1960年4月,母亲作为人民代表,参加了上海市慰问大西北建设职工代表团。访问归来,6月下旬的一天,母亲突然接到市政府通知,邀请我们全家当晚7点前往市总工会大楼观看访问大西北的纪录片。吃完晚饭,父母带上我们,坐上71路,直奔地处外滩的总工会大楼。那天,我们看到母亲在大西北访问的情景,自豪而又激动。

我有一个中学同学,当年被分配在71路当司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公交车在上班高峰时段,拥挤得像“罐头沙丁鱼”。那时,71路公交车已改成双节车厢。业内称巨龙车,老百姓俗称“手风琴”车。有一天早晨上班,几辆71路抵站,都没能挤上去,只能干着急。此时,我同学驾驶的71路恰巧抵达,他发现了我,马上“狭义相助”,按喇叭示意我从驾驶座的右侧门上车,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图片

在那个年代,下午坐71路公交车,还能邂逅潘虹和毛阿敏,那时,她们怕被人认出,经常戴一副太阳镜上车,到站后,安静地下车。

图片

八十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后进机关工作,就改骑自行车上班,很少再坐71路公交车。那时,71路公交车西区终点站已延伸至古北路;九十年代末,又向西延伸到天山路双流路。

2017年,公交71路变身开通成上海首条中运量公交线,成为上海市民茶余饭后的热议新闻。18米长的巨龙般车身,24小时的专用车道,西起沪青平公路的申昆路,东至延安路外滩,17.5公里无需转车的通达线路,这些新元素无不吸引着沿线居民去排长队试乘。有社会学家在媒体上评点:这是一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代无轨电车,是城市交通发展公交优先理念的践行。

图片

当年,作为对71路有历史情结的乘客,我特地去试坐体验了一回。71路延安东路外滩起点站,相比传统公交车站,可谓糅合着古朴和现代风:暗红色的71路专用车道,边缘可以看见蓝天白云的透明玻璃候车站顶,地铁式的进出安全门,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无不透射出上海的大气和时尚。71路采用的是无轨电车方案。深色车头,夹杂着流线型红色条纹的银色车身,很有些魔幻。

图片

那天体验,我记得是17:00上车的。“欢迎乘坐中运量公交71路,请在前门或后门刷卡投币上车,谢谢!”循着这温馨的提示音望去,只见一位身着藏青色大衣,类似“空姐”装束的乘务员在引导乘客上车。71路中运量车厢内宽敞明亮,有3扇车门,前后门上客,中门下客。公交车在运载途中,每辆车都配备一名乘务员。她们个个都1.63米以上,年龄35岁以下,英语达到4级水平以上。为了提高公交服务质量,乘务员都接受过“空姐”的礼仪规范服务培训。在起始站和终点站,她们都要站在车门前迎候乘客上车,每经一站,乘务员会在车厢内来回巡视一次。乘务员的服务显得热情优雅:“上车请先拉好扶手。”“您手提箱子不方便,先请坐,刷卡的事交给我。”车厢内宽敞明亮,大都为并排的两人座,观看窗外风景,视野开阔,宛如观光车。在车厢内无论处在哪个位置,均可看到显示屏,及时了解到站信息。71路上下车的踏板设计得很人性化,与站台高低平行,即使上了年纪的老人,也可以安全平稳地上下车。

图片

向西途中,有几个站点或景点是会勾起我们这代人的回忆的。

71路车过武夷路口时,原来可以看到那里有一家生产酒精的制药厂,厂里的仓库门是对着延安西路的,估计是为了方便卸货。坐在71路车上,可以看见仓库内堆着一麻袋一麻袋山芋,乘客还能闻到浓烈的山芋发酵味。八十年代后期,估计为了安全起见,该厂搬迁了。从此,再也闻不到那种乡土和工业“糅合”的特殊气味。

71路行至番禺路,可以看到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我三婶1960年进该研究所,一直工作到八十年代退休。生物制品研究所是生产研制白蛋白针剂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所处的区域内,留存着100年以前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和海军俱乐部等优秀建筑,还有闻名遐迩的孙科别墅。现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已变身为网红文化创业园区。

 71路再往西,在番禺路和凯旋路之间有一家咖啡厂,生产老名牌“上海牌咖啡”和麦乳精。那时,上海一部分人还不习惯喝咖啡,倒是爱喝麦乳精。记得中学时代去上海咖啡厂劳动,食堂午餐免费供应咖啡和麦乳精,我们都喝麦乳精而不喝咖啡,尽管咖啡香溢厂内外。据说现在延安路华山路口的上咖咖啡推出了麦乳精口味的“上海拿铁”,兼具口味众长,汲取了“上海牌咖啡”的精髓。

图片

到达申昆路终点站时是18:15。71路全程用的是公交专用车道,所以行驶十分流畅,除遇红灯暂停,每行驶一站,几乎都只需2分钟。全程17.5公里,仅用了1小时15分钟。

作为特大型城市,上海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已作出了不懈的努力。2023年,上海在优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又出台了亮丽的举措:开建了总投资1500亿元,面积300万平方米的高铁东站;上海19号地铁线启动招标;上海第一条无人驾驶“空铁”试运行;第一座穿越西岸和世博的跨江缆车“浦江之心”签约,将呈现“钻石级美丽滨江岸线”;无人驾驶智能汽车已在浦东指定地段试运行,为乘客带来安全、舒适、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

上海市民为明天的“城市公共交通”感到无比荣耀。

作者介绍

图片

陆海光

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公安作家协会秘书长,上海市公安局高级警监。原《东方剑》杂志高级编审。主要作品有电视剧《越狱》《黑色布谷鸟》,作品集有《神龙号准时启航》《黑色风信子》,中篇连载小说《志士华年》等。

图片

编者按:

本栏目来源于1994年2月8日创刊的《静安报》副刊《百乐门》。在微信平台,“百乐门”将以全新形式向读者展示。每周定期推送,换个角度阅读静安。投稿可发至 jinganbao2016@126.com

选稿:施丰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