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宁品读】儿时斗鸡乐
上海长宁2023-12-16 23:57:41

20世纪50年代物质匮乏,文化体育设施稀少,我们小伙伴的游戏娱乐方法很多,每天乐此不疲地玩得十分快活,在开心的欢笑声里,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如今回忆起小时候玩过的游戏,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图片

斗鸡游戏是男孩子玩的最多的一种。方法简单,趣味浓厚,不要任何器械,也不受场地限制。只要一小块空地,在家门口、弄堂里、马路边都可以玩。扳起腿就战,或在地上划个小圈子,人站在圈内,一脚着地支撑全身,另一条腿弯起用双手扳住,姿势如金鸡独立。游戏时用一条腿蹦跶着对阵,也可借用肩、臀之力撞击,但不能蹬踹。支撑腿只能单腿蹦、前进或后退、左闪或右躲,使对方难以招架。双脚沾地、倒地或被撞出圈外为输。可一对一两人玩,也可三人“鱼咬尾”、一对多打擂台,还可分成两组对阵,直至把一方战败,开心热闹极了。

小时候上海的冬天,比现在要冷多了,教室里没有取暖的设备,手脚都冻僵了。下课铃声一响,大家一窝蜂似地跑到操场上,开始一对一或三五成群地你撞我、我撞你的“斗鸡”。不跳绳、不踢毽子的女同学,也会参加进来,缠斗中有的蹦掉鞋,有的跌倒爬起来再战,赢的洋洋得意,输的瞪眼不服。操场上热热闹闹的欢笑声一片。不一会,身暖了手热了,红扑扑的脸上还冒出汗珠子。战斗正酣之中,上课铃响了,大家立即停止战斗,输赢相视一笑:“下课再战!”奔进教室坐下,全身暖乎乎的。

有时上体育课,老师在操场上画几个大圆圈,男女同学分组站在圈内,不分敌我,逮着谁就撞谁,开始一场乱战。被撞出圈外的失败者,可以再次投入战斗,并非要胜负,只是图个痛快,操场上又是欢笑声一片。

图片

在战斗中,身高力大的同学,往往采用正面强攻,“程咬金三板斧”——上压、下撅、中顶,“一击致敌”的战术;双方身高力气相差不多,一方将“拐头”抬高超过对方,然后由上往下镇压,将其按倒;或将“拐头”朝下探到对方之下,由下往上用力挑撅,使对方腾空而起,落下时站立不稳来个仰八叉;也有中顶的,靠蹦跳的冲击力,用“拐头”直顶对方“拐头”,使对方后退不及倒地;个小力差者就要运用智慧了,尽量不与对手正面交锋,避其锋芒打“运动战”,灵活出击打“持久战”,把对方拖垮,或绕到其身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反倒没用多少力,就能以弱胜强,这算是大智慧了。

斗鸡,又称斗拐、碰拐、撞拐,是一种很费体力的游戏。也是集力量、耐力、速度、战术于一体的比拼,培养孩子机智、敏捷、沉稳、勇敢的男子汉气概。在寒冷冬天里,玩一会儿,既温暖身体又锻炼身体,还获得无限的乐趣。据考证,“斗鸡”起源5000多年前。有一种说法,源于假面舞蹈“蚩尤戏”。还有一种说法,源于古代民间求雨仪式。王充《论衡•变动》中写道:“商羊者,知雨之物也;天且雨,屈其一足起舞矣。”《孔子家语•辨政》载:昔童儿有屈其一脚,振讯两眉而跳,且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史实,后人模仿商羊动作祈求不发生春旱仪式。随着岁月流逝,逐渐演变成斗鸡游戏,成为“中国儿童十大经典游戏”之首。

儿时的“斗鸡”游戏,如今难见踪影。已升级为“脚斗士”的搏击,在国际体台上,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赛事。

“宁品读”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163.com,并注明姓名、联系电话,一经发布,稿费从优。

选稿:常善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