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指导购房者签阴阳合同避税6000余元,上海一中介被罚1万机构被罚3万
澎湃新闻2023-12-14 15:09:00

房产中介指导购房人签订两份不同价格的合同,从而少交房屋买卖契税。直到房屋发生进水问题,中介拒不理睬,购房人向城管部门求助,“阴阳合同”才曝光。

12月14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城管部门获知此事。当城管执法人员询问中介员工陆某“指导”客户签订“阴阳合同”的行为时,陆某还辩解“这是合理避税”。

今年6月,上海市民刘先生通过奉贤城管执法热线投诉反映,其在买房时被中介诱导,签订了两份不同价格的合同,即俗称的“阴阳合同”,现在自己在后续房屋相关问题维权时遇到麻烦,希望得到城管执法部门帮助。

执法人员进一步询问了解到,今年年初,刘先生找到上海某房地产经纪事务所的经纪人员陆某,表示要购买一套二手房。经过一段时间的看房、选房,最终以160.3万元的价格谈下了一套满足需求的底楼房屋,并与中介机构签订了《房地产买卖居间协议》。

在签订《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即“网签合同”)时,陆某告诉刘先生,“网签合同”上的价格写成100万元,这样过户完后能少交一部分税款,并称这是“合理避税”。刘先生听到“能省一笔钱”,没有多想,就按陆某建议签字了。

就在刘先生以为购房划上圆满句号时,一场连日的暴雨暴露出这套底楼房屋严重进水的问题。因为之前未被告知过房屋存在这个问题,刘先生希望中介协调解决,但中介机构坚决拒绝,称房子已经交易结束,后续的情况他们概不负责。吃了“闭门羹”的刘先生一时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向奉贤城管执法部门求助。

奉贤城管执法机动中队执法人员立即前往上海某房地产经纪事务所门店进行调查。该经纪事务所员工陆某承认其为该房屋交易提供了经纪服务,并承认确实“指导”购房者刘先生签订了房价为160余万元的《房地产买卖居间协议》以及房价100万元的《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从而少交一部分房屋买卖契税。陆某坚称,这是“合理避税”,是国家允许的。

奉贤城管执法人员前往上海某房地产经纪事务所门店进行调查。奉贤城管执法局 图

执法人员对陆某进行普法教育,明确告知其行为违反了《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五项的规定:房地产经纪机构和房地产经纪人员不得为交易当事人规避房屋交易税费等非法目的,就同一房屋签订不同交易价款的合同提供便利。

8月30日,奉贤区城管执法局根据相关证据材料,认定上海某房地产经纪事务所及其经纪人员陆某诱导购房者签订“阴阳合同”的行为违反了《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并作出对上海某房地产经纪事务所罚款人民币30000元,对陆某罚款人民币10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同时,本案中交易当事人刘先生涉嫌偷税的情况,已由区税务部门依法向其追缴税款6030元。由于中介没有处理房屋进水问题,刘先生表示已经起诉该经纪公司。

奉贤城管提示,通过签订“阴阳合同”进行“合理避税”是偷税行为。消费者受房产中介诱导签订“阴阳合同”进行交易,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涉嫌构成偷税的违法行为,将产生相关法律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规避税费为目的订立的“阴阳合同”其实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以规避税费为目的订立的“阴阳合同”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根据相关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房地产经纪机构及从业人员为避税行为提供便利构成违法。房地产经纪机构和房地产经纪人员为促成交易,将签订“阴阳合同”的行为称是“合理避税”,并为此提供便利,既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秩序,又将相关的法律风险转嫁给交易双方当事人,违反了《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