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0055号!闵行这里有棵500多年的银杏树丨闵行情
今日闵行2023-12-12 09:31:00

岁月如沙,岁月如水,总有一些东西会沉淀下来。莘庄不再是田野密布的“庄”,而是繁花似锦的“城”。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八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明星学校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莘城旧事》。你将读到的是《陆昌庙里的古银杏树》。一起跟着声音,来看看莘庄镇青春村这座庙里的古银杏树……

陆昌庙里的古银杏树

双休日的一天,与朋友结伴寻访了几座古桥以及古树、老庙。首先找到的是一棵位于陆昌庙的古银杏树。因为地处闵行区与松江区的交界处,之前到新桥镇找过一次没有结果。今天终于如愿来到古树前一睹风采。

陆昌庙是建于明嘉靖年间的一座老庙,但眼前这座挂有“陆昌庙”牌匾的小庙显然是近期重建的。驱车前往时看到路边有“青春村”的字样,才知道这里是闵行区莘庄镇的青春村。

图片

陆昌庙正在重建(大众点评网友qinkai_2013发布于2023年12月8日)

古树被小庙的殿堂和围墙所包围,前面有一条两头都被截断的小河,如今看来如同一个池塘,或许地下还有涵洞与外界相通,所以有几位专心的垂钓者在此。陆昌庙古银杏树的周围之前还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百饰得家装市场,故在古树名木名录中该古树的地址依然还是这个市场,不过如今已经全部动迁拆除。

陆昌庙的古银杏树地处闵行区莘庄镇的西南角,青春村的建制或许早已经撤销,唯有一条大路—青春路留下这个记忆。古庙古树周围有沪杭铁路呈三角形包围着,因而这里有一个更为形象化的称呼——“青春三角地”。

图片

500年古银杏树仍然生机勃勃(资料图)

百饰得市场已经拆除,四周空间非常宽阔,陆昌庙的围墙上光有门洞而没有门,所以看这棵古树无论远近还是高低都能如愿。

围墙内的古银杏树还有一道铁栅栏圈护着,其小门用铁链紧锁着无法走近树根部。2002年12月颁布的古树名木保护牌显示该树编号为0055号,树龄500年,属于一级保护级别。这棵古银杏树如今生长状况较好,粗壮的古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树根处铺满了一层金黄色的落叶,就是几株蘖枝也同样健壮有力,只是古树东北根部略有破损。

图片

大凡古银杏树都与古寺老庙相依相伴,这棵古树也不例外。有介绍称,陆昌庙建于明嘉靖年间,是在莘庄镇最初兴起的时候就开始建造的,是松江府城隍庙下面的一个城隍老爷行宫,就是分庙。松江民众怀念李待问,尊为府城隍,塑像为祀。据称该庙有三宝:古树、古桥、古牡丹。20世纪80年代末还有此庙遗迹,见有桃林数亩,老树潇潇,古桥卧波,野趣十足。而现在的陆昌庙是近年重修的,两侧的门上分别记录着2001年和2003年重修。(编者注:目前陆昌庙正在重建。)

图片

(原文刊载于“南汇乡土”博客)

日前,闵行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八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明星学校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莘城旧事》。

同许多稍有历史的城镇一样,从江南水乡成长起来的莘庄当然存在着令当地人自信和骄傲的一面,且不说“人杰地灵”之类的套话,就岁月留下的故事,便可让我们阅读出这个地方的厚度,也感受到它的温度。

说闵行,自然绕不开莘庄。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十一年,莘庄便作为原上海县县治,长达32年之久,县城的地位举足轻重。1992年“撤二建一”后,莘庄依然是新闵行区机关所在地,这一晃也有28年了。60年,一个甲子,莘庄作为闵行中心城区的地位牢不可破。事实上它的发展的确是令人瞩目的,尤其是这些年来,从未停歇前进的脚步,牢牢把握着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两大落脚点,在商业商务、文化服务、总部经济、生态宜居方面找寻莘庄特色,打造莘庄样板,一改昔日县城之旧模样。

但这仅仅是莘庄的60年。如果要追溯莘庄的历史,或者说,它形成集镇的过往,从最初的江南水乡,到百年前的铁路兴运,再到上海西南门户的枢纽,那也是风雨500年了。

我们常常戏言:在闵行,总有两个字常常被人误读,一个就是闵行的“行”(háng),不是本地人,往往把它读为xíng,行走的“行”;而莘庄的“莘”也是如此,习惯性会把它读成莘莘学子的“莘”(shēn),其实作为地名,它的正确读音应该是xīn。

而莘庄的“庄”,总是让人感到有种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其实,庄的解释有很多种,一是姓,最出名的莫如庄子;二是商店之类的,比如钱庄、茶庄;三是封建社会君主、贵族等所占有的成片土地,比如庄园;还有代表现场气氛的,比如庄严等。但人们最不陌生的大概要数村庄吧。不过坦白地说,莘庄最早在形成集镇之前的确只不过是个村庄而已。哪怕在20世纪60年代它成为上海县县治所在地,被称为县城后,周边也是被一片广袤的农田包围着。当时城镇区域面积也不够大,总显得局促而逼仄,这从县城那狭窄的道路上就可以看得出。但许多江南古镇不都是这样的吗?

莘庄在挑战中成长、发展。根据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莘庄未来将升级为城市副中心,这个目标要在2035年实现。未来可期,自然是令人激动的。人们有理由相信,这里一定会成为长三角新兴的商务繁荣之区,也是宜居乐活的置业优选之地。

(图片由“今日闵行”授权)

作者:张军延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