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冬至前14位已故老兵落葬上海,回归最后的“军营”
上海奉贤2023-12-11 16:44:54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也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在冬至前,在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福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广场,200余名沪上各界人士为今年去世的14名老战士举行了庄严肃穆的集体安葬仪式。

图片

10日上午,在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广场上,一场特殊的葬礼正在进行中。人们手捧鲜花共同敬送14位已故老兵“入住”志愿军纪念广场。仪式现场,上海空军基地原政委李文福少将恭读祭文。驻沪部队的四位战士朗诵《军魂不朽荣光永驻》献给他们的前辈——敬仰的老战士们,为他们最后送行。伴随着追思之曲响起,14位已故老兵的家属们在志愿者的护送下,将亲人的骨灰,安放于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广场,与他们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们“相聚”。

图片

据了解,这14位老兵,有的参加过解放战争,有的参加过朝鲜战争,现场的展板上记录着他们“卫国奉献”的不凡人生。回忆起父辈母辈的抗战英勇事迹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家属们感慨万千,也忍不住潸然泪下。

图片

图片

其中一位已故老兵是“人民英雄坦克”车组的炮长徐志强。据徐志强儿子徐贯东回忆,一九五三年七月在抗美援朝的石砚洞北山战斗中,作为炮长的父亲与车组成员机智顽强作战,击毁了美军第七师重型坦克三辆、击伤一辆。石砚洞北山一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朝鲜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创造了我军抗美援朝战争的八大奇迹之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全身而退”,所在二一五车组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人民英雄坦克”称号,“215号坦克”被永久保存于中国军事博物馆。

图片

徐贯东说,他的父亲是三代人最崇拜和敬仰的“偶像”,是大家的骄傲,“我父亲是个很低调的人,他不喜欢张扬,当我了解到他是一个坦克英雄的时候,我就问他,你是个大英雄,你怎么从来不和我们讲起这些经历,他说阵亡的那些战士才是真正的大英雄。作为家属来说,我们非常欣慰父亲能在这个地方安息。”

图片

另一位于1949年5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老兵郑炳生,还曾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家人的心中,他是一辈子值得尊敬的军人。每当听到老战士说起自己的军旅生活,郑炳生的子女孙辈们都会被这样的精神所感染。其女婿王剑华回忆道:“当时美军轰炸过后,我军的很多通讯电缆都破坏了,我父亲一个人孤身到敌后方去取电缆、取材料,首长让他拿把轻的枪,这样走起路来快一点,但是他说要拿把重的,这样打敌人有力度……我们当时都深受震撼与感动。”

图片

此外,郑炳生的家属还将老战士生前的56枚纪念徽章及荣誉勋章等物品捐赠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据家属介绍,其中有三枚的勋章非常特殊,有着非凡的意义。女婿王剑华介绍道,“一枚是和平鸽勋章,代表了世界和平,一枚是抗美援朝纪念章,当时他们回来后,由中央领导同志为他们表彰颁发的,还有一枚是部队里嘉奖所发的纪念章。这三枚勋章很珍贵,因此共同拥有也比较少见。”他告诉记者,这次代表全家将这些纪念物品捐赠到纪念馆也是希望社会各界能将老战士的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这段历史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希望这些纪念物品能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我们在缅怀老战士、老英雄的同时,也要让我们下一代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图片

据悉,今年是上海永福园连续第10年为已故共和国老战士举行集体葬礼。目前,这里长眠着700多位参加过革命战争各个时期的老战士。回归到老战士最后的军营,正是满足老战士最后愿望的最好方式。永福园通过这样的集体落葬仪式,在缅怀老战士、老英雄的同时,也能唤起更多人去传承他们的红色精神。

选稿:许文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