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越剧《新龙门客栈》为何火到一票难求?主创团队揭秘
央视新闻2023-11-29 13:56:54

英俊小生风度翩翩

这一抱又帅又飒

剧中打戏干净利落

惹得观众连连叫好

今年,越剧《新龙门客栈》火了

剧中贾廷一角的扮演者陈丽君

仿佛从书卷中走出的倜傥公子

时而邪魅一笑,时而英气逼人

凭借女扮男装的惊艳气质圈粉无数

(点击查看此前报道)

不少观众笑称

“被这挑眉和坏笑迷得神魂颠倒”

“年轻人的戏曲DNA已被唤醒”

力挺这部越剧的观众

大多是新入圈的年轻粉丝

主创团队是一群

85后导演、95后编剧、90后舞美设计

再加新生代演员

这部剧爆火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01

越剧《新龙门客栈》改编自同名经典武侠电影作品,自今年3月首演以来,赢得了不少好口碑,如今线下演出一票难求。

剧中一个个帅小生,都是女孩子演的,她们来自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这几年,“环境式戏剧”等演出形式兴起,出品人、艺术总监茅威涛便想到利用这种年轻人的观剧新时尚,尝试在小剧场演绎的同时,与观众增强互动交流。

在越剧《新龙门客栈》里,整个剧场就是一间布满机关暗道的客栈,观众置身场景中,演员会多次与观众互动,有人会被选中参与剧情,从“看戏人”成为“入戏者”:帮千户大人认人头、去门外送东西、领到老板娘金镶玉的喜糖……

95后编剧孙钰熙告诉总台记者,这种“沉浸式”观剧模式有着区别于传统观剧的独特魅力。

坐在演员身边的观众能感受到打戏时衣袖振荡的风,能看到演员额头上的汗。由于近距离接触观众,演员也更加注重情绪的表达和动作的细节呈现,把场内每一位观者当成是“客栈”里的“客人”,传统戏曲不再是普通人难以接近的艺术。

孙钰熙介绍,越剧《新龙门客栈》扬女子越剧表演形式之所长,保留了越剧声腔的特点。为了适应新舞台表演样式,主创们进行了影视化改造,更重视故事情节的编织、角色情绪的起伏,鼓励演员为自己的人物塑造人设,并一改传统舞台原本的叙述节奏,让剧情更加紧凑。

作品中,角色性格更突出,正面人物也有私心,反面人物也有温情。为了打破传统戏曲的窠臼,主创从妆容到服饰也都融入新意,服饰兼具华美与简洁,在古风与时尚中找到了平衡点。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群85后导演、95后编剧、90后舞美设计,加上新生代演员组成的主创团队,为“客栈”故事注入了青春气息和时尚表达。

最近,陈丽君因剧中一个返场推门动作再次受到关注。

在茅威涛指导下,陈丽君通过这一简单动作,一招一式融入了韵味和美感,也展现了角色风流倜傥的形象。茅威涛强调,舞台表演不应局限于表面动作的模仿,要在气质、仪态上让角色更加自然生动。

△视频来源:美丽浙江

在茅威涛眼里,陈丽君基础好,而且非常用功和努力,“别人在玩的时候,她可以半夜还在排练场上”。

陈丽君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动情处不禁落泪:“越剧这条路,虽然孤单,但不孤寂;虽然辛苦,但收获很多很多的快乐!”

面对大家的喜爱,她说,自己是一颗“小石子”,希望能投石问路,通过自己的表演为更多人打开认识越剧的窗户,让更多人通过自己的角色看到越剧的魅力。“戏曲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DNA,一个小石子投下去之后,DNA就会被唤醒”。

02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于1984年,是越剧革新的一面旗帜,在越剧圈内影响力极大。小百花越剧团内男性角色均是由女性扮演,不少演员都经历了数年科班的磨砺浸润。

女子越剧并非现在才红起来的。早在“顶流”这个词发明之前,袁雪芬、尹桂芳等越剧流派创始人就用唱腔、演技、实力、人气诠释了“顶流”的含义。

当年,浙江省文化局选出28个平均年龄18岁的姑娘,组成了小百花赴港演出团。后来,演出团中的演员茅威涛、何赛飞等五人被誉为小百花的“五朵金花”。

△何赛飞(左,花旦)、茅威涛(右,小生)

剧作家顾锡东为原生代“小百花”度身定制的《五女拜寿》,作为立团大戏,不但屡创舞台票房佳绩,还被拍成越剧电影。

最近,《五女拜寿》正在多个剧院爆棚上演,这部看家戏上演千余次后依然焕发魅力,征服着一代又一代的戏迷观众。

越剧有着百余年的历史,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奶奶辈儿”的爱好。为了让传统剧种走进年轻人的心,剧团里的演员们始终在探索越剧文化创新,努力精进自己的演技。

△越剧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

老戏迷在“新”与“旧”的对比中进行评价比较,普通观众则逐渐积累起这样的印象:这群不甘心的越剧人还在“折腾”。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坚守不断有年轻越剧人的加入、付出、奉献。

△演员排练照

越剧《新龙门客栈》的走红点燃了一把火,让戏迷重新燃起了希望,也在更多观众心中播下了新的火种。网友说,戏曲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DNA,这部戏唤醒大家对戏曲的喜爱。茅威涛表示,这么多年努力终于看到成绩了。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