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60多年历史的老菜场焕新开业!能买菜吃饭,还能“小修小补”
今日闵行2023-11-29 09:30:29

历时8个多月的升级改造,11月28日,位于江川路街道兰坪路300号的兰坪菜市场重装开业。这座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菜场,变身整洁时尚的“兰坪集”,全新回归居民生活!

开业当天,兰坪集获得了市商务委“上海市五星级标准化菜市场”授牌。同时,今年也获评了“上海市示范性智慧菜场”。

大改造

推动老旧菜场“逆生长”

记者现场看到,简洁美观的标识、整齐醒目的店招、干净整洁的环境、熙熙攘攘的人群、丰富新鲜的菜品,全新的兰坪集不仅告别了脏乱差,还留住了烟火气。

图片

“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件大好事!”家住附近的刘女士笑着说,作为兰坪菜市场的常客,她见证了市场的改造与变化,“这回市场环境更好了,干净、亮堂,我们更愿意过来转转,买点菜和水产什么的,新鲜、齐全,真好!”

图片

“以前这里到处都是污水,菜叶子乱扔,车子乱停放。”在此经商多年的王先生感慨地说:“现在地面干净,摊位整齐,相信生意会越来越好!”

据了解,始建于1960年的兰坪菜市场在老闵行久负盛名,1990年改建成当时闵行区最大的室内农贸市场——兰坪农贸市场。周边小区密集,人口密度大,覆盖汽轮、新华、东风、兰坪等众多居民小区约5万余人。菜场自运营以来,一直是周边居民最主要的“菜篮子”,也承载着几代人的情感记忆。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设施设备陈旧、卫生环境堪忧、业态杂乱的老旧菜市场日渐无法满足周边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品质。为了推动市场环境大变样,让居民买菜更舒心和便利,今年3月起,江川路街道开始进行菜市场的改造升级。

图片

在充分调研菜场的实际情况后,江川路街道组织评议会议,广泛听取区域内人大、政协、企业和市民等代表对菜场布局、功能、环境、智慧化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通盘考虑制定改造方案。

据了解,本次改造中翻新了菜场老旧上下水、排污、强电、弱电、消防、安全保障等关键设施,还配备了新的检测室、公平秤、休息区、便民服务网点等配套的便民设施。

图片

服务全

能买菜吃饭,还能“小修小补”

改造后的兰坪集总经营面积近9300平方米,各类店铺摊位269个,其中蔬菜、肉类、粮油、熟食、水产海鲜、特色小吃店铺摊位245个,便民服务店铺23个,社区食堂1个。

图片

老旧菜场改造是江川路街道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重要一环。

“让社区居民不仅能在这里买菜吃饭,还能‘小修小补’,满足他们日常生活所需,提供一站式的生活服务。焕然一新的兰坪集,集高颜值、数字化、烟火气、公益性等各种特色与一体,将成为江川地标性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江川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街道与菜场及社会餐饮合作共建的“兰坪集”社区食堂,已于近日正式对外开放。食堂建设面积297平方米,共108个餐位,每餐最大供应量可达800客,定价公益,可满足社区老年人和周边不同年龄群体的用餐需求。

图片

同时,记者了解到,在兰坪集内,裁衣缝补、家电维修、理发按摩、配钥换锁、花鸟古玩等便民服务和购物也悉数回归,让居民生活更加便利,也为城市生活增添了更多烟火气。

图片

打造智慧、整洁市集

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

据悉,作为一家“智慧”市集,全新的兰坪集将推动智慧运营,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障老百姓“菜篮子”方便、放心。为了更好满足群众购物需求,市集还开设了线上购物平台,方便居民线上下单,商家送货上门服务。

图片

兰坪集项目负责人高鑫告诉记者,海鲜水产一直是市场的主打特色,为减少和防止异味的产生,这次重点投入了下水管道改造,让所有的排水都能在商户自营区域内部消化掉,保持公共区域的洁净。“我们还配备了20位管理员和6位保洁员,每天在市集巡回检查和清扫,为居民持续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和生活环境。”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兰坪集运营后,还将开展一系列合作和共建活动,助力公益事业,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

当天,兰坪集与云南省龙陵县供销社举行了“沪滇协作、共促振兴”合作揭牌仪式,将在市集内设置龙陵县优质农产品专柜,进一步支持对口帮扶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也让周边居民的消费选择更加多样。同时,还与闵中教育集团进行校企合作,成为闵中教育集团研学基地,实现优势互补;与周边10家居委进行结对共建,成为社区合伙人,每年将为社区敬老帮困、走访慰问提供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提供场地。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由“今日闵行”授权)

作者:覃丛丛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