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良好即满分”,放宽体育中考标准并非是要弱化校园体育
东方网·东方快评2023-11-27 10:31:25

近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现场考试评分标准》(以下简称“评分标准”),2024年中考开始适用。本次公布的评分标准按照“达到良好即满分”的原则,对原有的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实心球5个项目评分标准进行了调整,17个新增项目则按照难度不高于原有项目科学制定了评分标准。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随着健康中国行动和中考体育分值提升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积极效果已得到显现。2021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向好,学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出现好转,体育教学质量不断优化和提升。

重视体育热爱运动,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值得警惕的是,由于中考竞争的异常激烈,甚至一分之差就决定着孩子上什么层次的学校。之所以把体育纳入中考,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拉开分差,而是倒逼相关各方重视体育,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

令人遗憾的是,为了获得满分,一些学校把体育简化成应对中考的训练,还有不少家长求助于培训机构。根据《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76%的家长认为有必要报体育考试项目培训班。不少孩子在假期参加了少则一两个多则三四个体培班,一些家长为此付出数千元至上万元的费用。

体育具有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等诸多功能,倘若为了考试而参加各种训练,兴趣成了任务,这种应试化倾向不仅不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加重学生和家长的负担,甚至会让一些学生将锻炼和运动视作负担,严重扭曲教育初衷。

为了祛除体育应试虚火,国家体育总局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舆论导向,坚决抵制应试体育思维,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家长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北京教育考试院有关体育中考的调整,新增项目但不增难度,所有项目达到良好即满分,注重科学性、基础性、公平性,突出了健康导向,让体育中考回归了初衷。

简而言之,体育并非选拔性考试,而是水平性测试。在“良好即满分”的标准下,既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提出了要求,也适当放宽了标准,给学生们增加了“我努力就能达到”的信心。只要学校开足体育课,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加以必要的课外体育锻炼,中考体育满分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既然如此,如果是为了中考体育分数,家长自然就没必要找培训机构花费冤枉钱了,可谓是釜底抽薪之策。

近日,针对“把体育学科由副科教学变为主科教学”的建议,教育部在表示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开设的科目没有主次之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规定“体育与健康”的九年总课时占比是10%-11%,高于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固然已经充分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高度重视,但体育锻炼不仅要有时间的保证,还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特长进行多样化选择,才能更好调动孩子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养成热爱体育的习惯。北京体育中考的“22选4”,让学生的选择更多,就很好地体现了终身体育的育人目标。

调整考试评分标准,是为了防止体育中考过度应试化,绝不是要弱化校园体育。北京教育考试院有关体育中考的调整,在为学生和家长减负的同时,也对体育老师和学校原来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体育老师什么都教”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进行相应改革,才能顺应新的形势。首善之区的调整所传递出的信息,值得其它地方领会学习。

作者:胡欣红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