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城事】上海黄浦江边的人造山,有新情况!
上海长宁2023-11-24 16:58:37

填土了?植树了?

上海黄浦江边两座人造山

每个建设节点

都牵动着上海市民的关心

最近,这双子山建设进度到哪了?

最新消息:

双子山和世界花艺园

将于今年年底前竣工,

并计划在明年年底前

作为第二批次开放的

世博文化园园区与市民见面

图片11月23日下午,上海市人大代表年终集中视察本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情况,走进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实地调研双子山、上海大歌剧院等项目的进展。

地产集团党委副书记

总裁管韬萍站在桥边向代表们作介绍:

“双子山的主体结构已于2022年全部完成

景观施工也将在2023年全部完成

2024年对外开放。”

世博文化公园

世博文化公园于2017年正式启动规划设计工作,2021年底公园北区顺利开园。不少代表们此前就已参观过世博文化公园,但很少有人知道观望双子山的绝佳景观点是11孔桥。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位于上海浦东滨江核心地区,西北部毗邻黄浦江,东至卢浦大桥—长清北路,南至通耀路—龙滨路,总用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绿地规模占总建设用地的80%以上。园内规划新建七大主题园区,分别为世博花园、申园、双子山、上海温室花园、世界花艺园、大歌剧院、国际马术中心,配置停车位约4000个。

双子山项目

的建设用地面积为30万平方米,整个景观绿化面积约24万平方米,采用山型布局,利用结构空腔形成绵延的山形特征,从山底到山顶覆盖种植土及多种植被形成人造山体。

山体最高峰48米,次峰37米

表面体现自然风貌,沿着山体

地面将建设约2.8公里的环形道路

为市民休闲散步和跑步运动提供方便

图片

内部空间

则将建成一个有1500个车位的停车场

结合游览、停车、游客服务等多种功能

实现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结构

与外部生态拓展的功能结合

“世博文化公园将在2023年底基本建成,2024年全园对外开放。”管韬萍说。听了介绍,代表们对双子山的早日开放充满期待。双子山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一座高度超过40米的空腔人工仿自然山林,也是国内最大PEC(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图片

建设工人正在

为双子山的人行步道铺设石板

图片

工人在世博文化园的

山顶步道上为扶手栏杆刷上清漆

图片

世博文化园展厅目前进入内部装修阶段

图片

世博文化园世界花艺园的

不少地方已经初具雏形

园艺工人开始入场种植花卉树木

图片

目前,园区正在建设

打通大歌剧院和世界花艺园的通道

图片

世博文化园世界花艺园的北美主题展区

工人们正在将红色的岩石堆叠起来

摆放就位

图片

世博文化园世界花艺园

下沉式广场的主体结构也已经完成

未来,下沉式广场周边的地下空间

将成为超过3万平米的大型停车场

图片

上海大歌剧院核心区结构封顶

预计2024年11月竣工

今年,上海大歌剧院工程核心区成功封顶,其螺旋状的外观造型令人深感震撼。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亚元介绍,上海大歌剧院的设计灵感源于一柄徐徐打开的中国扇,巨大的阶梯呈螺旋状上升,延伸到空中,恰似折扇扇柄,体现中国建筑的审美风格。

图片

同时,螺旋屋盖也是面向公众的舞台,既能满足大型活动的使用需求,又能为市民或游客的日常参观提供乐趣。

图片站在世博文化园世界花艺园里,可以看到上海大歌剧院壮观的建筑主体已然成型。

据介绍,上海大歌剧院计划于2024年11月30日整体竣工,将成为中国第一座集演出交流、创制排演、艺术教育等于一体,兼顾歌剧艺术交流、历史展示、理论研究等功能的剧院综合体。

图片

站在已经基本完工的

双子山山顶步道

可以一览世博文化园全貌

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园区的施工进度

横屏观看

图片

选稿:常善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