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小雪诗韵|一起来看古人眼中的小雪时节
上海静安2023-11-23 11:36:08

我们迎来了小雪节气。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为我们缓缓拉开冬的帷幕。古代文人墨客对雪的情怀总是赋予古诗词上,关于小雪节气的诗词你知道多少?

图片

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古人眼中的小雪,一同领略冬日的独特韵味,感受那诗韵般的美好佳篇。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图片

小雪时节,与朋友一起围炉饮酒,那是多么温馨快乐。白居易用四个简单的画面,捕捉到了小雪时节的冬日气息,新酒的香味、火炉的温暖、对雪天的期待、邀请朋友共享的愿望。诗词语句质朴,情感真挚,让人不仅能感受到冬日里的温暖,更能感受到友情的美好,生活的温馨。在寒冷的冬夜里拥炉饮酒,与好客友人抵足长谈的时光,简直可以说是人间天堂了。在这样美好待遇的召唤下,不论刘十九多么铁石心肠,恐怕也无法拒绝吧。

《小雪》

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

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

一片飞来一片寒。

图片

小雪飘然随风起,让人百看不厌,一幅冬季雪景的画面徐徐展开。雪落下,像花一样轻盈飘洒,漫天飞舞,若是更多雪花飘到了远处,消失在树林和山峦之间,旋落旋融,想必林峦大地早已一片苍茫白雪。窗下苦读的士人,看着漫天飞扬的雪花,感到阵阵寒意,飞来的每一片寒,都打到了他的心尖上。大家是否也曾在窗边看过雪花飞舞?

《小雪日戏题绝句》

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

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

却是炎洲雨露偏。

图片

“小雪到,冬始俏。”然而今年南方的小雪日仍是色彩斑斓的深秋,与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小雪日大为不同。梧桐犹自绿意盎然,原本秋冬之际凋谢的木槿花也依旧全然绽放着。这暖意融和的天气,像夏三月一般适合养长之道。难道是天公偏爱,惟使南方独得温和雨露乎?这诗中暖和的小雪日,仿佛今日的申城,一片晴朗温暖的好天气。

《小雪后书事》

唐·陆龟蒙

时候频过小雪天,

江南寒色未曾偏。

枫汀尚忆逢人别,

麦陇唯应欠稚眠。

更拟结茅临水次,

偶因行药到村前。

邻翁意绪相安慰,

多说明年是稔年。

图片

一年一岁的小雪节气又到了,江南景色都一般无二。江南小雪之后,景色与秋天所差不多,江上丹枫,田间麦陇都还依旧。看着这美好的景象,不禁想着在水边结一间茅屋,像魏晋名士那样,在服食药物之后为散发药性而来到村边。听到村中老翁们在感叹,瑞雪过后,明年一定是个丰年啊!

《苑中遇雪应制》

唐·宋之问

紫禁仙舆诘旦来,

青旂遥倚望春台。

不知庭霰今朝落,

疑是林花昨夜开。

图片

清晨的太阳破云而来,就像銮驾从天边驶来。高楼上谁穿着青袍眺望,仿佛望春台边随风飘扬的青旗。不知道今天庭院中竟然落下了雪,还以为一夜之间林花盛开。这场突如其来的雪让整个庭院变得白茫茫一片,令人惊奇和敬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

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

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

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

莫将诗句祝苍华。

图片

傍晚时分,太阳西斜,余晖洒在征西府邸,诗人对炉煮茶以自乐。新炉煮出的茶,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篱笆边的菊花已经开到了尽头,枝丫低低地覆盖在水面上。北方的大雁,随着季节的变化飞向了南方,晚霞满天。小雪时节,天气寒冷,这个节气就这么寂静而闲适地度过了。又是一年,头发又白了许多。想想这些无奈的岁月总会催人老,时光流逝,季节更替,写诗向苍华祈祷也是没有用处的。

大家最喜欢哪首诗歌呢?

小雪节气,不妨学学古人,邀三五知己,煮酒烹茶,拥炉而坐,畅谈人生,这大概就是小雪日最惬意的事情了。

选稿:施丰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