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天冷就想喝口汤?小心,这3种喝汤、煲汤方式错了
上海杨浦2023-11-22 13:45:41

天气一冷

就想来碗热乎乎的汤

暖心暖胃又暖身!

俗话说,

“寒冬一碗汤,胜似良药方”,

但,

不管你喜欢喝什么汤,

最好避开这3种,

伤肾伤肝还有可能致癌!

↓↓↓

老火靓汤

喝多了伤肾

说到喝汤,“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的广东人经常会熬制一锅耗时几小时的老火靓汤,但它其实一点也不健康。

煲汤时间越久,这2种成分就越高:

亚硝酸盐

有研究发现,煲汤时间的长短对汤品中亚硝酸盐(致癌物)的含量有影响。煲制超过4小时,汤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增加;煲制超过6小时的汤就存在安全隐患。亚硝酸盐摄入过量,可能引发食物中毒,严重时或致癌。

嘌呤

烹饪高手都知道,要想汤鲜甜好喝,2样东西不能少:

■有肉,如鸡架、猪骨、瘦肉;

■时间长,熬制时间半小时起步。

但这样的汤里嘌呤飙升,尤其有些老火靓汤里还有动物内脏,嘌呤含量更高。人体摄入过多嘌呤,会生成尿酸,尿酸过高,不仅易导致痛风,还会造成尿酸盐沉积,引起尿酸结石,严重时,还可能诱发肾衰竭。

此外,据统计,我国尿石症的发病率较高,约5.8%,且具有明显地区差异,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尤其是广东省。其中原因,除了跟广东的气候、水质有关外,饮食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不要过分迷恋老火靓汤,喝多了不养生反伤肾。

为了健康,煲汤时最好注意2点:

肉汤最好煲1小时左右,不要超过2小时;鱼汤控制在1小时内;鸡汤煲3小时足矣。

每周喝“老火汤”不应超过3次。

以下5类人,

最好别碰老火汤

①高尿酸和痛风人群

汤中嘌呤含量较高,特别是用海鲜、肉类、蘑菇、动物内脏等食材煲的老火汤。

②“三高”人群

很多汤都是高脂肪、高热量、高盐,三高人群喝多了,会加重病情。

③肥胖人群

老火汤经长时间炖煮,脂肪含量较高,喝多了更易发胖。

④肾不好的人

汤中嘌呤和磷含量都较高,这两种物质对肾都不太友好。嘌呤摄入过多可能会引起尿酸升高。磷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

⑤胃不好的人

胃病尤其是胃酸分泌过多者,不宜喝浓肉汤、浓鸡汤,这些汤中含氮浸出物会刺激胃酸的分泌作用,使病情加重。

隔夜蔬菜汤、鱼汤、海鲜汤

喝多伤肝肾

汤煮多了,喝不完咋办?很多人会冷藏保存,明天继续喝。然而,并不是所有隔夜汤都能喝,特别是下面2种:

隔夜蔬菜汤

多吃蔬菜有益身体健康,但如果是隔夜的蔬菜,包括蔬菜汤,还是建议少吃为好:

①蔬菜经过反复加热后,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已大量丧失;

②相比于其它隔夜菜,隔夜绿叶蔬菜产生的亚硝酸盐会相对较高。

因此,建议绿叶菜,包括蔬菜汤煮熟后,最好在4小时内吃完。

隔夜鱼汤、海鲜汤

鱼和海鲜隔夜后,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这些物质会损伤肝、肾功能。所以,煮汤时把握好量,喝多少做多少,以免出现剩下的情况。

过热的汤

喝多了会激活癌细胞

日常生活中,喝汤时大家会提醒“趁热喝”。有时觉得不够热,还特意回锅煮一下,要的就是这种热气腾腾的感觉。殊不知,这样相当危险!

偶尔一两次烫伤,黏膜还能自我修复,但如反复烫伤,会导致不正常的“异型性”细胞越来越多。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65℃以上的热饮列入2A类致癌物。简单来说,摄入超过65℃的食物、饮品,有致癌风险!

口腔和食管表面覆盖着娇弱的黏膜,它们对温度很敏感:

适宜的进食温度是10℃-40℃

能耐受的高温在50℃-60℃

超过65℃便会烫伤黏膜

长期喝过热的汤,就算不得癌,口腔溃疡、食管溃疡、食管炎等问题也避免不了。所以,尽量不喝过热的汤汤水水。

喝汤别犯3个错,否则越喝越虚

喝汤不吃肉,营养浪费99%

很多人喝汤的时候,会将汤渣倒掉,殊不知,被倒掉的其实才是汤的精华所在。

汤的主要成分是水,仅有少量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油脂、嘌呤等等。一般来说,其营养成分仅为原材料的5%-10%,绝大部分的营养还是保留在炖汤的原材料中。

乱“加料”,会越喝越虚

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则补之”,也就是说,虚证人群才需进补。如盲目进补,非但不能起到补虚的目的,反而会越补越虚。

所以说,煲汤进补前,一定要先分清体质。不清楚自己的体质,可先咨询下医生。

爱吃汤泡饭,会消化不良

俗话说“汤泡饭,嚼不烂”,饭和汤水混在一起,食物在口腔里还未细细咀嚼就被咽下,易造成消化不良。特别对些有疾病的人来说,吃汤泡饭甚至很危险。

例如,肉类做成的汤,嘌呤含量较高,尤其是内脏做的汤嘌呤含量更高。因此痛风患者不宜多喝,更不要常吃这样的汤泡饭。

另外,有胃病尤其是胃酸分泌过多者、胰腺炎、胆囊炎患者,不宜吃浓肉汤、浓鸡汤泡饭,这些汤中含氮浸出物会刺激胃酸的分泌作用,使病情加重。

选稿:蒋昕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